美文网首页
了凡四训10

了凡四训10

作者: 迷城灯火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07:04 被阅读0次

了凡先生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诚如斯言。如果能做到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何求而患不得也?

最后,既知如何求,该当求何物?

求何物,体现的是一人的格局,而格局最终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想赚一百万的人,绝对赚不到一个亿;想当士兵的人,绝对当不了将军;想独善其身的人,绝对不能造福天下。一个人要有所得,首先心里面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自己所求的到底是什么。

李世民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求与得之间的联系。

求是囊,得是囊中之物,欲求之物只能在囊中取。一个人要飞过天空,必须先看到天空之外还有空间。同样,一个人要实现自身欲求,必须定立一个超越这个欲求之上的目标和志向。

大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有着广大的志向。历史上的圣贤,无一不是志在天下,为了框扶乱世利益天下而立命。即使是追逐财富的商人,但凡有成就的,也必定是发心广大,考虑的是整个团队,整个企业,整个家族,甚至广大百姓的利益,才能不断地积累财富,越做越强。求仁者得仁,求财者得财,但必不是仅为自己而求仁,仅为自己而求财。发心超乎个人之上,才能实现个人利益。

所以,求功名者需为造福有姓而求,求富贵者需为造富天下而求,这样的欲求,才能感应天地,顺理成章。如同爱之一事,要像爱一个人一样去爱天下人,这样的爱,才会源源不断,永不衰竭。

这种欲求推至极致,便是佛教所说的菩提心。奉行大乘佛法之人,处处以众生利乐为本,念念不忘世人苦难,立志渡一切有情,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在这种一切纯然利他之心的菩提心引领下,极迅速便能证悟无我,了脱生死。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利益和毕竟的安乐。

至此,求之关要之处,已经宣说完毕。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学的精髓,也大体包含在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之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oq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