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上映,到现在为止即将突破40亿,可以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编程天才李一一的“春节十二响”是那么的搞笑又那么的厉害,也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到了STEAM教育和孩子编程教育。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流浪地球》中有哪些STEAM教育以及编程教育的知识点: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于200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说讲的是太阳即将进入红巨星的膨胀阶段(这个具体可以百科了解一下),地球马上就会被太阳的大气所淹没,在这个生死存亡关头,人类联合政府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带着地球前往新家园的故事,浓厚的中国对故土难离的情节跃然上升,带着“小破球”驶向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但也有4.2光年,也就是300000km*60*60*24*365*4.2)
2500年?100代人?4.2光年?五个阶段?等等,这些数据就是流浪地球所需要经历的,电影的情节不做过多的介绍,重点来说说在经过木星的时候,地球即将被木星吞噬的时候,李一一用编程的首段修改发动机程序,让发动机火焰喷射的更高这个桥段。

在这个桥段中,估计很多观众多高深的编程代码不熟悉,但是对于李一一写出的“春节十二响”程序是非常了解的,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春节十二响”这个梗估计会印在绝大部分观众的脑子里。
还有就是在联合空间站中,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点燃木星,被空间站的人工智能莫斯(MOSS)否决,然后莫斯逃跑,起初吴京以为是莫斯叛逃人类,后来贴出了四大国的联合法案,莫斯又变成了忠诚的人工智能,最后吴京想出用空间站点燃木星,莫斯瞬间切断通信,这回终于是真的叛逃了,人工智能也有怕死的时候,最后莫斯的一句话非常深刻:让人类保持完全理性是不可能的。这句话从一个人工智能嘴里说出来真的非常不可思议,也许这个人工智能已经觉醒了,但是还是要陪着吴京一起慷慨就义。
这些桥段下来,让我想到了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新工科计划,原来我们国家早已经对未来做好了规划。
什么是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是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而所学的新工科专业对孩子的理科成绩要求比较高。对编程能力、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意思维、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要有很高的要求,而从小学习编程就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途径。

而地球在流浪的这2500年,所需要的知识是地球千百年来知识的总和,而通过编程就可以控制发动机需要编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李一一就是一位高深的编程技术人员,是他用编程的首段,通过大家的帮忙,最终点燃木星,让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而继续流浪。所以,将来一位会编程的人也许在关键时刻会起到重要作用。
2500年的地球流浪会非常艰辛,无论是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还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升学加分,编程教育,作为未来高科技社会的核心技能,是大部分少儿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将编程教育落实下去,而我国也在奋力追赶,人工智能规划不断发展完善,现在让孩子开始学编程,一定是对他们未来最大的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