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奇的《4分33秒》无声乐已是行为艺术的极致,但毕竟还不到5分钟,无论不得其所还是意犹未尽,仅仅是三个乐章,前后5分钟而已。
而将一首弹一遍仅需一两分钟的曲子,重复840次,不知是怎样的观感和听觉体验。
曲子是一首名为《烦恼》的钢琴曲,乐谱一页纸,但在乐谱上的指示写着“为了将这一动机弹奏八百四十次,演奏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必须完全沉寂,杜绝一切行为动作。”(足够烦恼)
凯奇照字面意思于1963年9月9日至10日,在纽约口袋剧院推出《烦恼》全曲。一队钢琴家共12人从下午六点开始演奏直到次日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演奏完毕。
为了激励听众的耐心,演出现场备了一台计时打卡机,光顾演出的人进场退场都要打卡。听众在场内每次停留满20分钟,就可以收到5美分退款。听完整场演出的人又能收到20美分额外奖金。一位演员在里面坐了近19个小时,成了唯一得到全额退款的人。
他疲倦吗厌烦吗?答案是“非但一点也不累,我感到异常兴奋。时间?时间算什么?在这场音乐里各种艺术形式的各方对立全都荡然无存了。”
作为听众,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凯奇行为艺术的独特魅力,无论是《4分33秒》还是19个小时的重复演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