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为什么“十五有志于学”

孔子为什么“十五有志于学”

作者: 梁木的读书和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23:17 被阅读0次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他是一个由平凡走向伟大的人,他为什么十五才有志于学呢?

在初中七年级上册学习《〈论语〉十二章》的时候,我们就会学到第三章是这样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古时女子15岁成年,可以出嫁;男性20岁成年,可以参政、服兵役和参加祭祀。为什么孔子15岁才有志于学呢?是不是太迟了?

很多语文老师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只是翻译这个句子的意思,所以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且听韦老师具体解释。

先说说孔子的姓氏。

今天我们在百度上看到有关孔子的词条上是这样的——“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请注意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知道,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就是说孔子本来是宋国的王室,后来逃到了鲁国。

按照古代礼制(宗法制),宋国王室的成员,经过五代之后就要独立出来,别立一族,这样必须有个族的名号。

而当时独立出来的那个公族正好是孔父嘉。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孔是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

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

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字“叔梁,名“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无孔字。

孔氏一系,名号中称氏的,是从孔子开始,其后才固定下来的,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

但孔子是殷商后裔,其祖先姓子,孔子本人自然也姓子。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男子不称姓,称氏,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族属,让人一看即知从属于哪个宗族哪个分支。女子称姓,则是为了严守同姓不婚的原则,避免与同姓谈婚论嫁的尴尬。

孔子的孔,最初是氏,后来才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所以孔子姓孔。

在孔子的上面,有9个姐姐和1个哥哥。

其父叔梁纥和施曜英结婚,生下九女却没有一个儿子。

为了能够延续香火,叔梁纥又纳下一妾,生下一子,名叫孟皮,字伯尼。但这个孩子腿脚上患有疾病。

在古代有讲究,凡是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当家族继承人,所以,叔梁纥晚年时又娶了颜徵在。

孔子就是其父叔梁纥在72岁时与18岁颜氏生下的儿子,所以他排行老二(仲),字为“仲尼”。

而孔子出生在尼丘山,因此其父给他取名为“丘”。

按照正常来说,孔丘应该就是叔梁纥的宝贝了,而叔梁纥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担任阳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

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孔丘应该有很好的生长环境才对。

但遗憾的是,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只好把他带回娘家抚养成人。其中遭受的冷眼、歧视必是少不了的。所以孔子年轻的时候,家里面贫困卑微,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地位。   

叔梁纥给了孔子生命,却没能护他周全。倒是后世凭借孔子的地位,叔梁纥被追赠齐国公。 

那孔子是怎么样在困境中磨炼、造就自己的呢?他为什么“十五有志于学”呢?

孔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是没有资格念大学的。他跟一般乡下小孩一样,只能念书到15岁,也就是完成做乡村教育而已。所学的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文化常识,另一个是基本武艺。

什么是文化常识?简单说,文化常识就包括自己的国家的背景和传统。那么什么是基本武艺呢?古时候男孩子到15岁以后就需要服兵役了,以便将来就要保家卫国,所以他要学会像骑马、射箭这些基本武艺。到了15岁以后,乡下的孩子就没有地方念书了。

所以,此时的孔子立志于做学问,更显其好学上进的精神,所以他到处请教各方面的专家,并且能够集各家之大成,将所学知识精益求精地实践、发展,最终他成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人。

人的天性都是趋易避难,但孔子却是知难而进,可见其远见和自律都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如果这样的人不能成功,谁能呢?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

相关文章

  • 十有五而有志于学

    “十有五而有志于学”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五岁开始专于学习, 资料上说,孔子幼年丧父,家境平平,哥哥残疾...

  • 孔子为什么说十五岁才有志于学

    对于孔老夫子的成就,就相当于耶稣之于西方国家,法老之于埃及,穆罕穆德之于中东,牛顿之于英国。可谓是圣人中的圣人,为...

  • 【五味集——直击人生的真实】第124 四十不惑

    孔子曾说“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顺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不仅是孔子晚年...

  • 有志于学

    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在孔子十五岁时是他人生的关键,也是我们人生...

  • 中人之才

    史上许多大人物,仔细看来都是中人之才。 如孔子。 少贫贱,从贱业,故多能。 十五有志于学,学君子六艺。三十成名,五...

  • 20160329-20-March0206-为政篇04

    子曰:吾十而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感悟: 孔子十五岁...

  • 读书笔记之:孔子的一生

    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时,曾经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为什么可知?

    我们来看一下孔子对自己的总结: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

  •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段话已经变成超级...

  • 明明奋斗了半辈子,为什么却.感觉这一生一事无成?

    儒家大圣人孔子给中国人的一生作了一个規化:十五有志于学,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为什么“十五有志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rt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