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二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二

作者: CHINASYDH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21:09 被阅读0次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建课堂教学。每个主题下十三个子目。

    第二个子目是《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一是教材的编审。二是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改造教师的工作方式。三者的改造合格,才会完成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教材的编审要符合课程标准的三要素,内容标准,成就标准和机会标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精致化,新的教科书,要经过时间的验证,推荐一批、淘汰一批、封杀一批,更关键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的三大要素的内容标准,反映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指明不同学年的学生需要达到的成就目标;成就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基础学历;机会标准,保障每个学生学习全确定的教学规范,关系规范以及课程资源的分配规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严格来说我们的新教材的编写缺乏这种研究基础,特别是诸如关键能力、基础学力、核心知识、默会知识的研究相当薄弱。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领域,它可以为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建,不断提供新的愿景。

    归根结底,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涤荡应试文化的污泥浊水,彻底改变传统的非人性的课程。新课程倡导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立足于关爱、关切、关联的关心教育论,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因为学校教育部只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教育的不成功,不能用学历的高低来衡量也不能用权力与金钱来衡量。成功意味着社会和谐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学生智慧的充分发展。学校是学习组织,是学习者共同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型组织的典范,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我们的教师要有新的形象,我们需要参与改革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力,但是我们有开设校本教材的权力,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工作方式的责任。我们学校的潜成教育课程,让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成长,教师形成智趣课堂。学校以“尊重差异 顺应天性 因势利导 智趣互动”为教学理念,建设多元化“智趣”课堂,助力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科教学转为学科教育。学科“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素养”,以“激发兴趣、参与体验、授之以渔、智趣互动”为教学理念,建设多元化“智趣”课堂。以《自主学习笔记》为抓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有信念——好素养不愁考。学校以生为本,坚定“好素养不愁考”的信念。依据不同的学情、教情、不同的学科,创设出不同资源、不同内容、不同模式的多元化智趣课堂。通过开展“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大讨论,明确知识源于建构,过程重于结果,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完成从感觉到理解的思维过程,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有特点——好方法智趣多。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积极探索多元化“智趣”课堂,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机融合,教师要因势利导,用好“优势互补”和“差异势能”的原理,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博学,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情感的感动、思想的灵动和思维的转动的特点。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探索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实效的提升,实现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抓手——好笔记夯四基。以各学科《自主学习笔记》为抓手,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发挥教师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对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在探寻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体验式活动中,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情意和感性为辅翼之趣,实现智能/智力与智慧创新和知识重建-生成,实行班级授课制和数字化条件下的个别化教学,开发长课和微课相结合及混合课程的教学,创设翻转课堂。

    w.����X�v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后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t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