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多才多艺的人,觉得什么都会是件很酷的事情。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对我一向管教宽松,除了给我一个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了我很自由的学习空间,他们几乎不会逼迫我学习,所以我的课余时间是很富足的。
我奶奶的邻居是一个光棍汉,印象里小时候的晚上总是会停电,在奶奶家的时候一到停电的晚上就会听到隔壁有人在吹笛子,现在早已忘了是什么曲子,但当时觉得可真是好听,笛声伴我度过了那些没有电的难熬的晚上。我缠着老妈也给我买一个,老妈给我买的是一个特别简单好学的竖笛,谁都能吹响。我让邻居的叔叔教会了我基本的声调,从此便拿着玩个不停,还记得当时谁去我家我都要给人家展示一下,当时不成调的“曲子”吓跑了不少人。
我哥以前学过武术,小时候我们都跟着他练,那时候大早起天还不亮就有人去奶奶家敲门了。我和弟弟们跟着哥的小徒弟们一起压腿,踢腿,练拳,蹲马步。那时候他教了我们一套拳法,要求我们一天练多少遍,以至于我即使站在那里脚也会不由自主的按着拳法里的脚步移动。恰巧,那时候班主任的女儿在教我们练习舞蹈,为儿童节做准备,我的那个臭毛病估计没少惹她烦。
上了初中,学校开始组织篮球队,我积极的报了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的篮球队打出了不错的成绩,从此,初高中,直到大学,我都没有缺席学校的篮球比赛。
高中封闭军训的时候,正逢八月十五,连队里要举行晚会。由于小伙伴的“出卖”,我成功的被“举报”会吹笛子,晚会那天一首“大海”让很多同学认识了我,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让我越发觉得多才多艺是很好的事情。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个多才多艺的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实现了吧:乐器上我会玩横笛,箫,电子琴和口琴也会一点。体育方面,我会玩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虽然哪个都不是很好,但是跟周围的小伙伴相比,我是个跟羽毛球玩的好的人比吹笛子会赢的那个人。
2
之所以说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因为,长大之后,我觉得当初那些值得让自己骄傲的事情,现在看来一点用都没有。我突然意识到人最怕的就是什么都想会,什么都只会一点。如果当初我只挑一样自己特别喜欢,又能长久的坚持下来,那么恐怕我早已是那一项的行家。而且,最可怕的是,长久的做事方式会影响到做事思维,直到现在,我还是有那种毛病,就是什么都想做,但是什么又都做不好。精力太分散,智商又不特别高,怎么可能会做的好?
我们真的会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前些年看了一本叫《秘密》的书,里面说,当你认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内心十分坚定的时候,全宇宙都会给你力量。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成为想要的样子,不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像我这种原本想成为这种人,过了半生, 突然觉得应该成为另外一种人,目标太多在某种程度上跟没有目标没什么区别。目标明确、内心没有一丝犹豫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
职业道路上也是一样,凡是做的好的人,都是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我在读书群里认识的小伙伴大宝就是如此。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自己的专业很有兴趣,等到毕业之后进入了华为,好的企业会给员工更多的成长空间,他一路奔忙,职位越来越高,每次跟他聊天我都觉得有点自惭形秽。他工作很忙,但是动力十足,每次聊天都会跟我说他的目标是做到什么,以后的职业方向是什么。我知道,他肯定会越来越好,心里有着明确目标的人不会差到哪里去。
人与人的差别很少是在智力上,大多数人并不是缺乏智慧,只是缺乏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像那个凿井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人生做了太多的无用功。我们自以为聪明,却没有明白那个最简单的道理。其实谁都知道,只要坚持,再笨也会有挖到井水的那一天。只是我们总是自以为聪明,生怕吃一点亏,所以付出一点没有见到成效就开始怀疑脚下的那片地底下没有水。
3
很早的时候有一篇文章,我想好多人都看过,意思是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小时候有长远目标的人长大之后都是社会的精英,有中短期目标的人长大之后是中产阶级,而目标模糊或者没有目标的人长大之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应该有目标,但是也会有另外一种状况,就是目标太多。在这个浮躁的、可选择性太多的社会里,其实我们不缺梦想,我们缺的是坚持,缺的是专注。我们不缺目标,我们的致命弱点是目标太多。其实你有没有想过,目标多有时候也是一种借口,一种给自己失败时找的借口:我并不是不行,主要是我还要做别的,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这个,才会失败——弱者心态。人不怕失败,怕的是你找的借口总能将自己说服,自我催眠是最无药可医的。
做为一个反面教材,我充分的认识到目标不明确带给我的负面影响,我也会慢慢的修正自己的道路,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向大牛们学习,也要不断地反观自己。走错路没有关系,只要能够不断的进步,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在慢慢的成长,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会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