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就是主角
读完了一本书之后,问问孩子,喜欢不喜欢故事的主角?
如果孩子说喜欢,那么,来吧,这次就把故事主角的名字变成孩子的名字。还可以把孩子的玩具、朋友等等的名字都加到故事里面。
于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大戏就上演了。
您自己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啦,只要碰上故事主角,都要读成孩子的名字。孩子就很自然地走进了故事,成为主人公,去故事世界中体验一把。
另外,请记住,读完之后,一定要问问孩子,感觉如何?喜欢这样读吗?
2邀请故事的主角来赴宴
读完了一本故事,比如《Snow White》这本书之后,想想如果我们邀请白雪公主到我们家来赴宴,该写一张怎样的邀请信呢?
Dear Snow White: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visit us on xxxx, and……
可以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如果小孩英语水平不够,也可以掺杂着中文,然后您给他改成英文。
这样,读完一本书,和孩子一起写一张邀请函,既熟悉了书中的故事又增强了互动还学习了不少英文哦。
3给故事画一张 story line
就像我们学历史,会画一条历史发展的时间线一样。一本故事书读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一张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线。
比如,读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就可以以时间线的形式画出:三只小猪开始是怎么回事,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然后,再然后……
把这条故事线弄清楚,对孩子很有帮助的。因为这个故事是以画为主,配合一些口语表达,孩子会很投入,很喜欢的。
提醒一下家长,孩子画的不好没关系, 只要将前后顺序搞清楚就达到这个活动的目的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开发。
4我是小记者
和孩子一起读完了一本书,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故事主角和记者,让记者来采访故事主角。
如果孩子是记者,就需要想出5个和故事主角相关的问题来提问。
如果父母是记者,正好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如何发生、发展的,作为采访的问题,来问孩子。
这样一来一去地问答,故事就以另外一种形式,过了一遍,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大脑,又让孩子进行了一次主动的思考。
5给故事画一张地图
《A to z mysteries》很多人都看过,每本故事的第一页就是故事发生地的地图。
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简单的故事情节, 也可以来一张简单的地图的。
读完一本书,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 画一张故事发生地的地图。
如果故事发生在室内,就画一张室内的平面图,如果故事发生的地方很多,就可以让孩子画一张大地图。例如,不是有人根据《红楼梦》书中的描绘,建造出了大观园吗?
和孩子一起动手画一张,别忘了涂上颜色。
6故事的前传和后传
读了某本故事之后想想,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会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同样的,读过之后,也可以想想,这个故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读了《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本领是跟谁学的呢?这里面会有什么故事呢?之后三只小猪在他们的砖房子里面能快乐地过一辈子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那只大灰狼会善罢甘休吗?
7换一个角度读故事
小王子的故事,基本是站在小王子的立场来描绘这个故事的。
如果站在玫瑰花的角度,或者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故事将会如何不同呢?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有了好几个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