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葱拌豆腐应该是国人餐桌上最平凡、最简单的一道家常菜。它用料便宜简单,口味清淡又不失清香,虽不如其他家常菜那样时时走上餐桌,但是如果恰巧家中无菜,只有一块白豆腐,几根小香葱,只需简单操作也能堂而皇之上了餐桌,而不会招致食客嫌弃。
小葱拌豆腐的做法可繁可简。讲究点的,就将小葱除去黄叶,洗净后切成葱花。豆腐划切成小块,放入热水锅焯去豆腥味,取出用冷的净水过凉,捞出沥出水分,盛装在盘内,随即加入精盐和味精,再撒上葱花,淋上滚烫的香油、麻油。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一块豆腐随便切几下,拌上盐、味精、油、葱花,依然是一道朴素而爽口的小菜。
在我的记忆里,小葱拌豆腐总是和盛夏联系在一起。儿时,我们在外疯玩,饭点回家,还到家门口就开始喊:"妈,我回来了,开饭没有,饿坏了。"那时家里的厨房在屋外,对着大院的走廊上,在厨房忙活的妈妈看着满头大汗的我们,就带着既责怪又宠溺的语气冲着我们嚷:"又到哪儿瞎跑了。这会儿知道饿了。快进屋,就好了"
我们先冲厨房探探头,侦察下中午有没有好吃的,然后再钻进屋,咕咚咕咚地灌凉开水。这时妈妈就会端着菜,嫌恶地说:"别喝了,都开饭了。"
接着就在一番拿碗拿筷的嘈杂声中,大家各就各位。有肉是最好的,但有时一碗小葱拌豆腐也能收获大家“哇”的一声的期盼,因为这时爸爸会把珍藏的香油拿出来。通常放香油是由爸爸来完成的。爸爸会在碗柜的高处把香油拿下来(因为爸我们偷吃,所以香油总是放在高处),打开塞的紧紧的橡皮盖,"波"的一声,香油味儿就钻进了我们的鼻子,口水自然也就开始在口腔中蔓延了。爸爸极其小心的拿着瓶颈,慢慢的滴出一滴香油来,然后说:"好了。",我们兄妹三人就会嚷着:"才一滴,再来一滴","好好好,再来一滴。",爸爸又轻轻地滴了一滴。有时调皮的哥哥会托一下瓶底,想让爸爸多到一点。有经验的爸爸总是紧紧的抓着瓶子,让它保持纹丝不动,绝不会发生香油如我们想像中倾泻而下的场景。不过,贴心的爸爸总会在这时再倒上一滴,然后一边说着:"够了,够了,太多了,太多了。"一边盖上瓶盖,把瓶子再次放回我们难以启及的高处。爸爸的一番操作让"香油贵如金"的感觉印在我们心底。多年以后,我们兄妹三人偶然说起这件事时,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平时我们做菜放香油时都以滴计算的原因。
在电风扇的嗡嗡声中,我们一家五口边吃边聊。爸爸通常会引导我们说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歇后语。然后,就镇重的说:"你们几个听好喽,做人吗,清清白白是最重要的。记住啦。"其实年幼的我们,那时哪知什么是清清白白。
让我真正理解"清清白白是最重要的",是在我五六年级的时候,刚正不阿的爸爸在厂里做负责人时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去工业局告爸爸,说他贪污、拿回扣。记得有一回有工人把一些污秽的东西扔在我们家的厨房,把妈妈气得不行。乐观的爸爸安慰妈妈说:"没事,我行得正做的正,身正不怕影子歪,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真相的。"事情果然如爸爸所说,工业局最后派出调查组还爸爸以清白。后来爸爸也因祸得福,从工厂调进了机关,没有经历改制下岗的洗礼。
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也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做事做人堂堂正正成为我们兄妹三人的行为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