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忙碌,生活却还是一成不变。不管怎样努力打拼,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 耗尽全力,却总是在生存的边缘上苦苦挣扎。绞尽脑汁去奋斗,却还是摆脱不了贫穷的标签。贫穷被深深烙印在身上,像粘在头发上的口香糖,痛不欲生却摆脱不掉。
我是清风不挽芳华,才疏学浅一孔之见,只想做一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东西。
贫穷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摆脱贫穷?
只有深入了解穷人的生存方式,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贫穷,避开贫穷的陷阱,做出正确的改变,从而真正地逃离贫穷。
实践出真知,在过去的15年里。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艾丝特·迪弗洛,耗费巨大精力物力,深入五大洲贫困人口最密集的18个国家及地区,以穷人的真实生活出发,探索贫穷的本质。凭借其针对解决贫穷的实验研究,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在书中——《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如果你也耐得住寂寞,可以忍受住浮华及诱惑。希望你先长见识再发财,不辜负这本好书。
书中用贫穷陷阱(健康陷阱、教育陷阱、风险陷阱)来大致概括贫穷产生的原因。健康状况堪忧、教育水平低下、信息不流畅及环境影响,导致越穷的人机遇越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我们看到的穷人世界,是一片失去机遇、否定了生活产生根本改变的可能性的地方。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他们做出的决定和行为,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差,深陷贫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重视健康,生病给很多穷人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它可能只是一个小习惯长期积累导致。又或者一次小小的不注意,产生的不良行为引发。例如一个贫困家庭的孕妇,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吃多了无保障的食品,防腐剂、香精、色素等导致孩子出生后是不健康的。这些不被注意的情节,预示着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很多发展中国家为公民提供了医疗补助、甚至免费的公共医疗,但预防总是不被关注。越是贫困的人,反而越是以价格高低而决定一些东西的价值,觉得廉价的东西是无用的。对预防的忽视,对治疗的补贴,使一些人当前的不幸,转化成了未来的贫穷,这便是“健康陷阱“。
重视教育,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龙生龙凤生凤”,很多人出生开始就很难走出自己的固有身份,开启更高层次的生活。想改变就要接受教育,而教育是需要投资的,金钱上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有质量的知识储备。时间和精力上的投资则让教育变得更稳固有效。投入力度的差距,自身水平的限制,不能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经验,让很多孩子自卑、退缩、软弱。国内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针对脱贫的一种极有效的方式,不同地区也会有多形式的补贴。但很多人觉得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对目前的生活没太大作用,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及早辍学。即使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的投资时间太长了。教育不仅仅针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在走向更理想的生活时,我们自己本身就离不开更新、积累、沉淀、升华。在教育与其他东西的权衡利弊中,抛弃掉教育,便是“教育陷阱”了。
重视信息,致富最古老的方式就是信息上的不流通了。最简单的南买北卖,低买高卖,甚至各种诈骗成功的案例,无不是在信息上占了先机。更传统的人往往更贫穷,他们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习惯于自身的生活状态。他们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容易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在致富的过程中,也会比别人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也表明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当今网络发展迅速,获得信息远远比往年容易。知识储备决定我们判断信息是否正确,也决定着一些专业的信息是否能被我们接纳理解,更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做正确的决定。
重视自制,如果一段时间内,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出正确决定,那么很简单,不要去做错的事情。对于穷人来说,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学习更多技能、克服更多欲望、承担更多义务。然而恰恰相反,绝对的贫穷并不存在,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正是在这种自我认知中感受到了这些困难,习惯于自己的处境后,而选择了及时享乐,本来日子就很苦了,不如花点小钱买今天的快乐。因此改变恰恰变得更加困难。就像很多穷人的营养不良,是因为选择了口味更好的食物,而不是更健康更经济的食品。贫穷的人往往是能力大于欲望,把娱乐活动作为是除了食物以外第二重要的事,庆祝节日、买奢侈品等。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清楚什么事情是错的,但我们还是做了。
我们能赚到的钱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人永远无法赚到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钱,如果你运气好,赚到未拥有过的财富,也会被各种各样的方式被收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