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4月1日加入得到专栏,到今天已经有将近八年的时间,两千多天,完成笔记留言的文字有89.9万字,其中留言最多的就是这个专栏。
两千多天,将近九十万字的思考记录,总是会让我在一些方面有点进步的,认真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三个方面。一是耐心成为我的刚需。二是“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的问答成为我的武器。三是“元认知能力”是我的万能钥匙。
在2016年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情绪管理”这件事,总是认为自己就是情绪急躁,工作方法不灵活,没有什么坏心思。仔细想想,我这种自我认知在中学时期就有。
那么用元认知能力来分析一下自己,就是在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方面缺乏耐心。遇到问题就容易被当时的情绪控制大脑,说一些没有经过思考的话语,进而导致矛盾激化。仔细回顾自己所谓的发脾气的时候,几乎都是如此,最终就是情绪过去之后,内心就会非常纠结,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无论是在生活中对待家人,还是工作中对待同事,少了那一点耐心之后,经常会导致事与愿违。多一点耐心之后,经常就是水到渠成。
同样,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很多技能最初都是信心满满,一定要拿下,最终却是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对于学习技能需要面对的困难认识不够,总觉得自己三两下就行了。待到三两下不行的时候,就又开始急躁,缺乏耐心了,进而导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事后回头复盘,才发觉自己再稍微冷静一点,努努力就成了。
特别是在“社保补缴工作”和“概算调整工作”这两件事情上,中间都经历过了很多挑战和挫折,很多时候我也有点泄劲了。可是,想想耐心这两个字是我的刚需,之后再看一看,也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我一直以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让他在选择的时候,明白“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我在与人的交往中,也经常会问自己,问别人这个问题。很多时候这个问题一旦问出来,就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心,还很容易达成共识。次数多了,我就发觉过去一些让我感觉到很纠结的问题,一旦问出来这个问题之后,也就迎刃而解了,几乎是无往不利。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里,各种场景下,你都可以问问自己,问问身边的人。这几乎是你判断对方跟你是否同类的第一判断标准。
过去我对于“多角度思考”,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都理解的非常肤浅,都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直到我了解了“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爱人下班回家后,会跟我谈论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谁的工作思路清楚,谁的标准高有担当等等。次数多了,我就会帮她分析一下她的同事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而别的人却跟他的看法不一样。我也会试着站在另外的角度去看一下当前的问题,这样试了几次之后我们俩都觉得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工作中的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够,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别人的好”,进而产生了误解。当我们习惯换位思考之后,很多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过的概念,思考了,记录了,甚至实践了,也还是需要经常回头看看想想。毕竟,耐心是我的刚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