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战略:五】
这两天大致浏览了下几十年来《哈佛商业评论》里题目带有战略字眼的三百多篇文章,好像看《诗经》、《唐诗三百首》一样,各种名词、判断、警句交织成了战略思想,而在这些思想构成的丛林中,似乎有这么几条线索在驱动着战略理论的发展:
技术驱动:技术不仅仅驱动了企业,透过企业的变化也影响着战略思想的变化。杂志的文章都是关注当下最热门的企业以及最新的运作模式,企业的实践自然基于对新技术的积极响应。这无可厚非。但是从理论本身来看,过于关注技术反而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掩盖对理论本质问题的探讨,并将战略降格为战术。就好像,有一次吃重庆辣子鸡,上来好大的红红的一盘,可是鸡肉没有几块,大家就只能翻着找了,最后告诉店员,你这个菜应该是“寻找重庆辣子鸡”。
大公司驱动:总结成功的经验,那一定要找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大名字”。不过如果你要是在几天时间里看完这些文章,就会有恍惚感:刚刚在这篇文章总结完的优秀公司,过了两年后在另外一篇文章又成为批判的典型;这篇文章刚赞美了它的战略执行,那篇文章就批判了它的缺乏沟通。你需要佩服战略理论作家们,他们既能够识得旧人哭也能够欣赏新人笑。好在硬币都有两面,就看他想说说哪一面。
咨询公司驱动:相较于商学院,咨询公司是以客户为导向的知识提供商;相较于单个教授,咨询公司更能组成高效率的研究团队;相较于学术研究课题,咨询公司更能贴近管理实践的现场。那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咨询公司和富有灵性的咨询师是值得尊敬的。但,商业利益以及讲求应用的本质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例如画模型图、总结若干条以首字母拼成的单词而把战略理论整的细碎,更进一步降低了战略理论的层次。
新瓶子的驱动:看看那些有影响力的战略理论作家吧,哪一个不是拿着新瓶子和新杯子在给你讲述一个老问题。也不错,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战略;没有了名词创新,也就没有了战略理论的“发展”。不过,如果新瓶子里能够装上新酒,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与其有那么多功夫赋予新的名词,不如撇开表象,将战略问题引向它本来的哲学层面。
这些文章以及未来的文章构成了一个江湖。好在,这个江湖同样也面对不确定性,这就让它充满活力。还是有趣的。
战略一江湖
商海有沉浮
登顶鹳雀楼
自有千里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