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合规之路

作者: sydneywhatever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20:50 被阅读26次

    在香帅的金融学课中提到,银监会对P2P的定位是“信息金融中介”,不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资金,否则就是非法集资。早在2016年8月,银监会发布p2p监管细则,银行存管已经成为P2P平台能否继续营业的硬指标。

    银行存管是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直接挪用。

    16年下半年投资人选择平台的标准中多了一项是否接入存管,仿佛接入银行存管,就能达到银监会把钱和平台隔离的要求,有银行存管的平台就安全了。打脸的是某平台借着对接存管停服2天,然后,然后它就跑路了…这给投资人留下了不小的阴影,此后一段时间内,投资人一听到存管就紧张,要电话问过存管银行得到官方认可才放心。然后,然后也有存管了几个月后跑路的平台,存管银行表示这事我不管,我只收点服务费,存管账户里没钱,没钱…

    好了,不能再说P2P不好的一面了,这篇来聊聊P2P并不出众的合规之路。

    早期很多P2P平台都设有活期产品,当时月标利率在7%-9%左右,但活期利率能达到6%~8%,当天起息,提现当天到账,非常适合存放流动资金,深受广大投资人喜爱。这样一个活期产品对P2P平台也是大有好处的,很多时候资金和资产很难刚好适配上(通俗的解释,投资人的钱叫资金,借款人借出的钱叫资产),空等钱的时间都是可见的利润,手中有钱就灵活多了。你可能觉得短期的利率这么高,平台担负成本是否过大,其实流动资金未必就是即刻要使用的,也会有活期资金放了几个月不取出的情况,相当于平台躺赚活期和固定期限投资利率的差额。

    对个人,活期理财能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获得收益,平台利用活期吸收的资金也能提升整体效率很高,是个两便的产品,但这不合规,活期产品就是个大大的资金池。所以现在只有少量的平台还存留着活期产品,也转换成基金形式,T+1起息,T+1到账,利率也一路下降到4-6%左右。

    除了“违规需整改”的活期产品,P2P还存在期限错配的情况。比方说借款人/企业期望借1000万元,1年期,但大额长标的流动性较差,平台就会将标拆分为1、2、3、6月,金额几万到几百万之间的短标,以满足投资人偏好,短标到期后再发行新的短标接力达到12月的借款期限。这样需要维持借贷平衡的操作难度很高,有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不能按时偿还投资人本息的情况。因此银监会禁止平台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借多长时间就做成多久的理财产品。

    为降低风险,银监会还规定企业在同一平台的借款额度不超过100万元,个人不超过20万元,这样一来相对优质的房贷不能做了,这部分的业务空白就用车贷、信用贷等小额贷款来补上。平台也为降低风险采用了“智能投”模式,投资100元也可能分散到数十个借款标中,即便少量的借款人违约,对投资人的利益影响也不会太大。

    监管是把双刃剑,它加大了圈钱平台的违法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守法平台的运营成本,合规并不能保障就一定安全;监管是道门槛,不合规一定没有好下场,要么主动清盘,要么择日收割。随着大大小小的跑路事件发生,P2P的名声已不太好,但不能否认它是一项金融创新,乘着互联网大数据东风,在原有的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中取得一个破土发芽的机会,发展十余年,P2P已是一个中年人,而普惠金融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2P的合规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dv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