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这几天总带着的那本“黄书”

关于这几天总带着的那本“黄书”

作者: 吃橙子的西瓜 | 来源:发表于2016-06-20 11:23 被阅读28次
    关于这几天总带着的那本“黄书”

    《理性动物》

    [美]道格拉斯·肯里克

    佛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     著

    看《理性动物》也有一段时间了,看的是魏群译的中文版,现在还没看完,但是也有一大半了,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有意思的读物和里面的一些经典句子。

    (其实早就想写了啊,也算是一种分享,原谅我为了享受分享的乐趣而占用你们的网络平台,哈哈,不喜欢请自行绕道)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有错误之处望不做深究。

    开篇首先是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徐瑾写的推荐序《动物的,太动物的》良心评论,这个推荐序写的还是挺不错的,“人是理性的吗?或者,理性人的概念是否成立?”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好了,我大概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本书上架建议被归为经济读物,可能是举的大多数例子都是经济学例子,并且介绍了很多经济学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是我觉得被完全归位经济读物不太全面,因为毕竟这本书讲的是如何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人类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和人类做出决策的深层原因。

    在我说之前你可能都很少听说“进化心理学”这个词,它基于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学习研究,放眼全局,从全球各个角落观察动物与人类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理性动物》中对进化心理学家有这样一段描述“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卡其布衬衫,舞弄着双筒望远镜,破破烂烂的背包里露出一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进化心理学家都符合这种形象(有的人就会西装革履的教授市场营销学)(哈哈…当时看到括号内的内容瞬间就笑了,明显说的是弗拉达斯,顺便说一下弗拉达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教授。)但他们都跟达尔文的思想有重要的关联,正是这种思想启发他们已进化生物学家研究动物的方式去研究人类”经过这段生动而幽默的描写,现在不难想象进化心理学家的样子了吧。

    在第一章《理性、非理性及肯尼迪家族成员英年早逝的原因》中,首先用肯尼迪家族命运的例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人类的决定常常看似愚蠢,但如果你透过表面去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深度理性的。”“我们不要探讨大脑是否善于解决诸如华尔街投资或是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之类的现代问题,而是应该思考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解决千百年前的人类祖先所面对的核心问题。透过广角的进化镜头观察现代行为,我们就可以获得关于人类决策的最新认识。”当然也与理性经济学对肯尼迪家族命运的解释进行了介绍与比较

    超级理性的经济人:“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之后还用了大量笔墨介绍了“损失厌恶”(损失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比等量的收益更大)的非理性偏见,还有一段对行为经济学家的特征进行的形象化的幽默描述:“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身着实验室白大褂,里面却穿了件摇滚石乐队的T恤—就是将“大红舌头”伸出来的那件。”

    “从行为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复杂装置。”“赌徒谬误、后见之明偏见、群聚错觉、基率谬误、合取谬误、巴纳姆效应、假定性效应、终极归因谬误、鸵鸟效应等90多种心智缺陷。”

    “行为心理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决策谬误、偏见和失真,然而他们只是罗列现象,却没有提供任何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人会犯这些错误。进化心理学家则不同,他们提出了关于这些错误的理论。”

    后面又用风险生物学做了一些描述,

    比如:“为了炫耀,男性会心甘情愿地置谨慎于不顾,去承担一些平时看似愚蠢的风险。”

    “在那些看似不太明智的选择背后,其实隐藏着男性的冒险与繁殖成功率之间的深层关联。”

    最后作者巧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所有的偏见和判断失误的背后,都存在极为祖传的决策系统”

    再有就是作者提出的7个次级自我理论,就是人类大脑中有7个次级自我,不同时间,不同的场景会激起人类唤醒体内不同的次级自我,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

    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希望避免受任何潜在的生理伤害

    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希望规避任何与病菌有关的事物

    社交型次级自我希望被他人认可、喜欢,被他人当作朋友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希望被尊重,并且需要理由去尊重他人

    择偶型次级自我的行为模式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潜在恋爱对象眼中的魅力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会努力保持长期的浪漫关系

    育儿型次级自我的责任是保证弱小的孩子获得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健康成长

    特定的场景会唤起不同的次级自我作出决策,比如大部分的营销广告就是运用了这个理论。

    之后所讲的我们经济学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博弈论、囚徒困境、最后通牒博弈、社交博弈、地位博弈、信任博弈、自卫博弈以及家庭经济学中的亲属博弈,在这里不做多说。只分享“散兵坑经济学:自卫博弈”中的一些我认为比较经典的话:

    “当然,人类在与异族交换商品或服务时,对公平尤其警惕,无论对方是蒙古人还是其他种族”

    “在市场交换中,卖家斤斤计较,而买家唯恐买到伪劣商品”

    “事实上,用冷漠的、斤斤计较的方式对待他人,努力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并且尽量不去付出,这样的倾向是一种社会病态的标志,精神病学家视之为一种心理失常”

    在《大脑的烟雾探测器》中讲到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常被一些现象严重歪曲,例如虚假同感偏见(false consensus bias)即我们常常高估其他人跟自己意见一致的程度,这使得一半人在选举之后都大吃一惊。还有过度自信偏见(overconfidence bias),即大多数人常常认为自己在大多数特质上优于平均水平,尽管这在数字意义上是不可能的(有50%的人在任一给定的的特质上必定低于平均水平)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是我的荣幸,如果不喜欢,请尊重。

                                                         —李金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这几天总带着的那本“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ew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