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93949/9952fc06654fd5bd.jpg)
有一次,赵州和尚上堂开法,说手中有一颗明珠,胡人来了映出胡人,汉人来了映出汉人。
说他把一株草当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当一株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当时,一僧问,佛是谁家的烦恼?赵州答,与一切人烦恼。僧又问如何免掉。赵州却反问,免掉它干什么?
赵州说的明珠,指的是人人都具有的自性真心,如来宝藏。它无分别、无选择,平等真实、自然而然地映照万物,本体却如如不动。
他说把草当六丈金身用这两句,看起来好像和上边的话毫无关联。其实,赵州把一株草和丈六金身互用,正是表达明心见性后视万物平等。在智者眼里,既无佛的崇高,也无草的低贱。因为崇高与低贱是一种分别执著心,有分别执著就有烦恼。
由此,赵州说到了烦恼和佛的关系。
如果执著于心外有个丈六金身的佛,修佛学佛,是向外求。以为拜佛、求佛就可以帮我们消除烦恼,得到快乐,那就是缘木求鱼,偏离正道越来越远了。真如佛性人人都有,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坐着,就像贴身衣服一样和我们亲密无间。如果谁无视牠的存在,烦恼就会出现。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快乐和烦恼是截然对立的。人们总是可以要摆脱烦恼,追求快乐。殊不知,这种把快乐和烦恼分的清清楚楚的二分对立观念,正是痛苦烦恼的根源。
佛祖讲万法如一。将世界上下左右、好坏优劣区分,是欲念妄想。只有从快乐和烦恼区分中跳出来,没有区别比较,才能得到安宁祥和。
既不执著佛,也不执著烦恼。你若心里总想着要免除烦恼,不但不能免除,反而会又增加一层摆脱无门的烦恼;如果不在乎它而超越它,那么佛与烦恼就全部消失了。
由于人活在尘世之中,有着七情六欲,所以很难脱离烦恼,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烦恼。如果能像明珠一样照见,而不执著,烦恼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