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挑战者们 Challengers

挑战者们 Challengers

作者: 扒粪者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09:11 被阅读196次

            就在不久前,太湖幼儿园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园的事情,太湖幼儿园大一班的吴晨旭小朋友和他的同伴们,成功建构了高达3米的室内建构作品,创下了太湖幼儿园开园以来的最高室内建构纪录。

    借助桌子和梯子的完美组合,收获创纪录的成功

            吴晨旭从一开始利用梯子建构出超过我身高的作品,到这次成功“碰顶”。他在不断探索如何使自己站得更高,从一开始的仅使用梯子辅助建构,到这次将梯子架在桌子上成功建构,他在不断尝试让“自己”变高的方法。他发现将面积小的物体安放在面积大的平整物体表面,是相对安全的,而且他懂得利用团队协作,通过积木的流水线式的传递,减少了上下梯子的次数,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建构效率。

            纪录产生了,那如何让一个孩子的纪录成为单个孩子、多个孩子、甚至是全班孩子学习的延伸呢?如何让幼儿的相互学习能够持续发生?如何让幼儿能够坚持自我挑战?如何能让发生时刻的魔法空间不断发生。如何让课程真正追随幼儿的脚步前进,让学习更有深度、更有挑战呢?

            我给的回应是:一面学习墙。因为孩子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挑战的。幼儿同伴之间的学习与挑战,比老师给予的回应更为重要。

    我请吴晨旭将自己的纪录与造纪录的方法记下来张贴到学习墙上,吴晨旭仔细的画出了自己建构的每一个步骤,还给步骤加上了序号

    用数字精心标注步骤、并且提醒大家,注意积木掉下来砸脑袋。

            这一过程让吴晨旭对自己的学习习得,有了进一步的内化过程,深度学习由此发生。他还特地画了一个注意:注意搭得太高,掉下来砸到脑袋。规则的发生,与正面的提醒,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支架。我对沉浸在激动中的孩子们说:“吴晨旭已经把他的纪录和方法贴在墙上了,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向他学习、挑战。”

            第一封挑战书,来自于我班的8号,名叫朱浩宇,他很自信的跟我说的,他打算建立一房子,房子里有“高铁”和“隧道”。他喜欢吴晨旭搭的房子,但是他又不想放弃自己一直想搭的轨道。他认为这样的房子一定比吴晨旭的好,的确,他做到了。他成功的搭建了一座他很满意的建筑物,并且记录下了自己的建构轨迹和其他孩子交流。

    朱浩宇的"挑战书"他想搭吴晨旭那样的房子,还有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立体轨道交通 一个让他满意在的作品,吴晨旭同款房子,朱浩宇专属立体轨道交通

             只见他手拿记录纸侃侃而谈,“我今天搭的是房子和轨道。”朱浩宇一上台就直奔主题,毫不拖泥带水。“搭高架轨道的时候,我发现没有平衡力。”直接说出了他在游戏中,由于积木之间的高度不同所遇到的困难。“我就利用了三块那个扁扁的积木合在一起,下面还垫了那个纸砖,就可以跟上面那个一样。”很有逻辑性的为其他幼儿介绍了自己如何去解决这个“困难”的。只是他没有说,为了这个困难他探索了许多的积木,他将“最正确”的信息传递给了其他幼儿,“然后,我在那里搭了一辆火车。”他用这句话告诉所有人,那个地方就是“高铁”。

    对自己建构过程侃侃而谈的朱浩宇

             “我搭的时候是这样搭的。”他开始自己的建构方法,“我第一步是先搭那个房子的。”因为他的第一个挑战内容就是像吴晨旭一样建一座房子,“第二步是先搭第一层轨道。”这下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要搭一个像吴晨旭那样的房子了,因为下面是空的,他好铺设轨道,而且相比较“高铁”这样架空的轨道,还是地下隧道更加方便。“第三步搭的是那个高架轨道就形成了跟那个房子穿在一起的轨道。”他在这里用了一个“穿”字,说明他充分利用了之前吴晨旭小朋友房子的“架空”多的特点,在找到“平衡力”之后,成功的将轨道从房子二层“穿”了过去。

    他所谓的“平衡力”,就是指:如何让高低落差较大的两个平面平行(平衡),并提供支撑力。

            在讲述快结束时,他说:“就是那样的。”这是他在对之前讲话在脑海中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看看还有没有漏了什么。“我的讲完了。”在确定没什么遗漏的之后,他结束了自己的讲述。

            从他的讲话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孩子对于自己在建构区中的挑战,得益于之前小朋友的经验传授。在他看来“挑战”是件很有“荣誉”感的事情,他并没有全盘接受之前小朋友的建构方法,而是在他长久以来的兴趣——轨道交通之上,汲取了自己需要的部分——架空式建筑。而且之前吴晨旭123这样标标号的建构记录方式,也被他充分学习,发展,他记录的方式,更加简单却为他提供了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我制作了这样的一张表格,从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这一角度来对他做出评价。

            (此表格根据玛格丽特·卡尔教授在<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一书中设计评价表格修改制定。)

    朱浩宇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评价表

            我的回应,还是请他将自己的纪录单和方法贴在学习墙上,为其他幼儿的学习与挑战提供支持。我们常说课程是追随幼儿的脚步,幼儿的相互学习与挑战,是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与心智倾向。从幼儿的视角推进幼儿课程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愿意实现的目标,而学习墙正是推动幼儿学习与课程发展的良好平台。

    越来越多孩子的挑战和方法,这是规则也是学习。

            这不,吴晨旭小朋友接受了他的挑战,同时也对他的建构发起了挑战。吴晨旭和他的小伙伴们共同建构了一个由“高架”和“轨道”穿越所有建筑物的城市群哦。这次吴晨旭可是带领了一个小团队哦,自我挑战还在发生,有利于幼儿学习的心智倾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轨道交通城市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挑战者们 Challenger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gk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