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和佛教哲学都是通过掌控意识来实现幸福。但二者又有不同。佛学是为了消除自身痛苦,是悲观的;而心流是积极的,鼓励我们追求成长有趣的一生。
佛学的四大核心内容:苦、集、灭、道。苦即人生注定充满痛苦;集,苦的根源是贪嗔痴;灭,痛苦可以消灭;道,通过自我修行和内观。
佛学的本质是“破我执”,通过主动掌控自己的意识,让意识与自我分离,达到无我的境界。
心流状态
意识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而注意力决定了哪些信息可以进入大脑。心流就是自我意识消失,沉浸在某种活动时的状态。而且意识复苏后,有自我满足感。
后半句非常重要,我们玩游戏会忘我、看剧会忘我,但都不算是心流的状态。因为过后只是空虚或者情绪的宣泄,并没有自我满足感。
如何创造心流状态
首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其次,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即时反馈,并对此及时作出调整。
但做到以上的前提是有方向感,并且懂得设定任务和挑战。
我自己也曾有几次心流状态的体验。三月份做分享ppt、给家人做视频、写作、看书的时候,但这些都算不上完整的心流,只是一些零散的体验。
投入时间最多的是看剧看电影的时候,但除了几篇观后感外并没有太多的产出。只能说是业余调节,不算心流。
身边很多朋友反馈冥想给他们带来很大改变。我也曾经尝试过几次,但并没有体会到冥想的状态。可能方法不够,也不够有耐心。
Susan讲的心流,更多的是人生方向感的基础上,设定目标和任务,像打游戏一样通关。通关的过程可能会痛苦或耗费精力,但通关后的激励和自我满足,将会吸引我们继续向目标迈进。
只是目前还在摸索寻找中,目前在写作方向打关。希望这次的日更31天顺利写完,并且把日更当作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实践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