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游学活动-“比如世界之行”,顺利结束,为我们的“校园大冒险”课题画上了一个句号。
#游学·游中游学#
这是我们“校园大冒险”的话题目标——
1.在(校园大冒险、校园调查、比如世界游学等)活动中,认识并理解学校/社群的结构、功能、运作,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
2.通过各种活动(绘本学习、班级规则制定、好朋友周),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讨论、理解规则。理解并主动参与班级决策,了解班级和学校规则以及基本礼貌用语,承担应有的责任,并学会交友。在遵守规则、制度的前提下和谐生活。
简言之,我们的校园大冒险话题,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小豆丁适应校园新生活,了解社会组织的运作结构和规则。
校园,作为孩子们长期生活学习的环境,它是什么样子的?我如何和我身边最近的同学老师相处?该遵守怎样的规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序、和谐?除了父母,还有谁能给我提供安全感?(老师、同伴……)我该如何和他们交往?……
小豆丁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逐渐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并最终适应校园生活。
话题结束时,从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上看,孩子们几乎都适应了这里生活,且有了“校园小主人”的自信和自在的感觉~
当对学校这个社群熟悉之后,我们就可以拖展其他的社群结构啦!
于是,我们的游学时机就成熟了,走出去,去看看——在比如世界,我们走进了“警察局”“医院”“航空公司”“消防站”“部队”等多个社群组织体验了一番。
他们全程都很“嗨”,且投入。几乎不会出现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分析下,这个游学课程吸引孩子专注力的几个点:
每个角色的体验,都不是简单的听老师讲解一下,孩子们参观一下,而是每个孩子都能带入角色体验一下。
1.每个角色都要换上相应的“工作服”。这是带入角色,深入体验的第一步,很有仪式感。这个服装道具和电子游戏人物角色的“皮肤”异曲同工吧。
很多时候,我们辨别一个人的职业,不就是通过服装么~换上服装之后,孩子的表情是不一样的,他们会自动带入角色身份。
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一起表演绘本剧,一定会带道具,就是简单的头饰,也是有意义的。会帮助孩子迅速带入角色。
2.除了工作服,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工作场景”,且工作场景,都尽可能还原了真实的相应的社会机构场所,只是按照孩子们的体型和视野进行了设计。配备的道具也比较用心,例如“医院”的药箱里的治牙的工具一应俱全,看上去跟真实牙科医院无异。警察局,有个叫熊二的警察,橱柜里放着他获得的荣誉勋章、奖牌以及新闻报道材料,是有点细致又可爱的。
这让孩子能的代入感会更强烈。
另外,在消防员体验过程中,会有场景切换。也就是从消防站到火情现场,会通过消防车(迷你)去送。其实这个路段很短,孩子们完全可以走过去体验,但,在消防车是消防员工作的必要交通工具,坐上车,孩子的体验感才会更完整。
在救火现场,孩子们一直在用水枪指向变幻的火点。正好有一个空余的喷水枪位置,我也跟着体验了一下。当我专注在着火点上的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那个“着火点”怎么还没灭,怎么刚刚灭了,又开始亮了?忍不住有点着急。
低段课程设计中,我们一直强调要情景化,其实跟着类似,孩子们还处于浪漫的阶段,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并未形成。情景化的学习内容,更接近真实,更容易理解。
3.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执行任务。而不是复杂的理论讲解。
这一点在警察局我们感触最深。现场老师抛出了“一起案件”,让小警察一起去“破案”。
要想破案,需要收集很多材料,且还要进行推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队,才能品出其中乐趣,最终揭晓答案。所以这个环节,我感受到他们是最最专注的。因为始终有个“问号”在他们心里放着,到底谁是“凶手”?
这个设定,其实就相当于我们课程中常设定的核心任务和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牵动思维成长,核心任务的落实执行过程,推动统筹能力发展。
游学只有一天,我们体验了5种职业。之前还觉得5种职业会不会少。当天带孩子们游学的感触是,5个已经足够了。再多,一些职业体验就恐怕不能那么细致。
最近学校的“职业体验课程”做得也是越来越好,后续,孩子们的职业体验,就可以去更多其他类别的职业中去,且是真实的社会情境。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空姐空少们路过…… 比如客栈的碗柜上,放着小小的缸,贴着小小的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