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宝开学的日子,昨天一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最不喜欢元宵节了”。
开始说我也没在意,当他重复说的时候,我想起了回应他。
妈妈,我最不喜欢过元宵节了。
哦,为什么呀?说说呗。
元宵节也是家人分离节,出门打工的和上大学的都走了。
哦,还有吗?
过完元宵节就要开学了。
还有吗?
老师说开学第1天就要考试。
哦,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觉得新课只靠预习,我怕考不好。
哦,那你觉得其他小朋友担心不担心呢?
应该也会担心。
是啊,连你都担心考不好,那其他小朋友也许更担心呀。
你这样说我心里又踏实一些。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下学期老师说时间紧,还有竞赛,我担心英语没有语文数学学的好……。
哦,还有吗?
没有了。
以上就是昨天晚上睡觉前我和小宝聊天的内容,虽然我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但他好像说完后也没什么事了,拿起逗猫棒开始逗小猫了,玩一会儿就睡觉了。
今天早晨起床后就不再提昨天的话题了,只是看的胃口不太好,早饭只吃一点点,然后老公就送他上学去了。
看着孩子,我们没有丝毫担心,我和老公很清楚,这是孩子在开学前有焦虑情绪。我们做的是:
①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看见孩子这个人,允许他有焦虑情绪,不再以为这种情绪不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②也不企图让他消除这种情绪,家长有时候往往有不合理的期待,总觉得孩子应该期盼开学,应该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其实这不符合人性;
③不会升级问题(他只是对上学有担心的情绪,并不是不去上学),保持安静,给足时间,过两天自己就好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思维,孩子说不想开学,家长往往就会直接简单粗暴的定性为孩子不想去上学。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孩子不想开学符合人性,就像大人也不想上班一样,但不想上班不代表不上班,同样孩子不想开学也不代表不去上学。
关于这个道理,小宝也教育过我。有一天我做的面条,做好后孩子开始吃,他说:妈妈,这面条不好吃。
我很不愉快的说:吃你的吧(我以为他不想吃)。
孩子立马反驳我:我说面条不好吃,我并没有说我不吃。
我一听也对呀,他说不好吃,只是他心里的感觉说出来了而已,他并没有不吃。感觉是心理活动,不吃是行动。难道我还要左右他的心理活动吗?一个人完全可以有各种想法,但同时想法也不等于做法。就像他心里觉得面条不好吃,但他依然吃了;就像他心里害怕上学,但他依然正常去上学。
所以要允许人有想法自由,也要允许人表达想法,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出口,当情绪能够正常表达,不被压抑或阻塞,在理智和行动上都知道该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