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ogo网上比较普遍的中文解释如下:
Pogo一词应该来源于极限运动,指的是原地纵跳。也有说法来自于杂技蹦床和体育竞技。在摇滚乐现场,pogo形象的来说就是伴随着音乐节奏蹦来蹦去。狭义的pogo主要指朋克现场,而广义的pogo则把金属的甩头,民谣的拉圈,朋克的冲撞,工躁的躁动等一系列的现场活动统统涵盖在内。
pogo的人群就很有人类学研究价值,在我看来,这种跟着音乐甩头乱蹦的舞蹈很像一个「通过仪式」——帮助你懂一种状态/环境转换到另一种的仪式,常见的有婚礼、丧葬等。
而pogo跟原始仪式类似,都在帮助我们完成自我状态的切换:从白天西装电脑包的工作狗,到夜晚跟着喜欢的乐队一起蹦迪的朋克年轻人。
虽然我很养生,啤酒也不敢多喝,但蹦起来感觉自己就是朋克本人了。仿佛跟远古朋克灵魂融会贯通,进入一种出神忘我的状态。
这位远古朋克大概就是席德(Sid Vicious),性手枪的贝斯手,网传pogo dance的发明者。
1976年,当时的pogo还比较有范式,然而我们认为不可或缺的甩头其实根本无关,标准的pogo动作是这样的:上下跳,躯干和手臂僵直,双腿紧挨在一起。
至于「席德发明pogo」一说,是他本人开的一个玩笑。他告诉告诉Julien Temple,一个给Sex Pistols的拍纪录片的人,他发明了这个舞蹈,目的是攻击那些来看朋克演出的假朋克。
同期另一个朋克乐团的主唱沙恩·麦高恩也侧面支持了席德的说法,说他每次看演出都穿着皮革雨披,这么碍事好像除了上下蹦他也跳不了别的舞了。
嗯,皮革雨披,真的会有人穿这个看演出吗?不。
所以他们根本就是在开玩笑啦,网传的席德发明了pogo也并不是真的。
朋克的pogo dance并不是朋克发明的,而是一个特别先驱的美国社会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26- 2006),在舞池里即兴跳的舞。他跳的舞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非洲坦桑尼亚马赛人部落的传统舞蹈。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蹦得这么有现代性的年轻人们,竟然都是精神非洲人。
为什么人类学家会下舞池蹦迪,他是在做田野吗?
「大学教授在舞池蹦迪」的这一幕本来不必被人发现,没想到被披头士的纪录片镜头拍了一下来。这部名为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的伪纪录片电影拍摄于1964年,记录了乐队生活中的几天,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电影之一。
22分42秒到48秒的时候,Les Ambassadeurs的舞池里一群人正在狂魔乱舞,镜头中可以看到一位年纪与身边年轻人并不相符的男性,正双唇紧闭,沉默地跳舞。他在密切地观察着身边的人,甚至在模仿身边人的舞姿。
当时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是之后专门研究披头士的人反复观看,才确认了这位中年人的身份: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家格尔茨。他被拍下来的时候是37岁。
格尔茨在舞池里尽力投入地模仿林戈的舞蹈动作,这样的场景还是很让人感慨。
格尔茨最著名的民族志作品是关于巴厘人的斗鸡游戏。为了深入体验当地的斗鸡文化,他曾因为参与非法斗鸡被捕。他自然不以为意。相反地,因为被捕他和当地人站在了同一条船上,有了值得共同对抗的他者:官方的武装力量。他实现了田野中最难突破的一个点,从外来者到内部的跨越。
巴厘斗鸡游戏被认为与男性气质息息相关
所以,当林戈要求他给年轻人们教一个舞蹈动作的时候,他当然也没有拒绝。
躯干手臂保持僵硬,双腿紧挨,尽可能跳到最高。格尔茨向聚集的人群展示了如何做adumu——坦桑尼亚马赛人战士的“跳跳舞”。
画风是这样的:
这种舞蹈在当时,出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北部,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格尔茨是人类学家。
pogo真的是adumu在摇滚场合的表现吗?我们都在跳坦桑尼亚传统舞蹈来表示自己很摇滚跟朋克?adumu经常在正午举行,在烈日下一跳就是5个小时,这么一想确实很燥。
当格尔茨把阅读中学习到的非洲舞蹈带到朋克现场,这一行为背后的小聪明和恶作剧动机让我觉得有点可爱。也许前面推测的他想要写论文、做田野、感受披头士,都是对他学者身份的想象。搞不好他就是很想这么玩一下而已。
试问谁不想看争着装酷装朋克的年轻人不动声色地出糗?
下次再去蹦迪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都是非洲人,我们跳的是非洲舞。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