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丹丹-《围城》-书评
都说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这一年的5月,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了“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了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了知乎live等等。
与此同时,“个人品牌”应运而生。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建立个人品牌。这句话的广泛流传也说明了个人品牌已经为人们所重视。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面,要让人们认识你、接受你,首先你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小圈子里的个人品牌非常容易,可是这种影响力通常寿命非常短,如果你没有出色的硬本领,那么这种寿命更是昙花一现。
最近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让我对这一点更加感受深刻。书中主角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在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但是回国后却因为此事几次羞愤不已。
《围城》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拥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修炼自己的硬本领比手捧铁饭碗更重要。
拥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南郭先生的故事,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真正的拥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演员马伊琍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喜欢艺术的孩子早早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专业艺校中专好不好?”她的答案是:“并不好(若是可以读正规中学的话)。18岁以前正是打文化基础的时候,学艺术的若要走得更宽更远更久,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文学理解能力,经不起长久竞争。人终其一生,比的是永恒的耐力和终身学习的渴望,非一时爆发力。”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的心境都是浮躁、焦虑。很多人打着个人品牌的旗号,消费着大众的焦虑,肆无忌惮地“割韭菜”。或许能盈利一时,但最终会被大众识破其“南郭先生”的真面目,被时代抛弃。
不断修炼自己的硬本领比手捧铁饭碗更重要
所谓硬本领就是你的杀手锏,一旦秀出来,其他人就没有饭吃。比如写作,演讲,理财等等。
全面发展不如一技之长。以前的人们大多追求全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知,就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却没有一样精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的专才,显然比全才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找到你最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把它变成你的硬本领,你才能在行业更替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这才是谁也无法拿走的“铁饭碗”。
关于《围城》,有一句经典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不管你是在城里,还是城外,如果你彷徨不安、辗转纠结,那么很有可能是你没有自己的“硬本领”,修炼好自己,你才能在城里城外都泰然自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