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确闲暇时间不少,于是作为一名长期的游戏爱好者,没事就会去应用市场下载游戏体验体验。这些年做游戏的厂商多了,游戏同质化也就严重了些,说大白话就是玩法类似没什么创新。
说到手游,禁不住回想起前不久网易裁员事件,文章里就揭露过网游手游的产品设计与运营存在的套路。很多都是原本可以运营一年到两年的游戏,由于运营商亟待资金回流,于是通过运营的种种手段,让游戏体验更刺激,玩家更可能集中消费,而这种拔苗助长、寅吃卯粮的策略就会出现游戏后期迅速疲软,生命周期提前结束,继而因入不敷出而合服直至停服下架。
在游戏排行榜顶端的几款游戏,这方面做得还算有前瞻性。他们都运营体现在徐而图之,打造游戏文化,营造更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在游戏新功能、新地图、新玩法、新角色等元素的更新策略上更有节奏和规划。
当然有的游戏倒是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把基础运营做好,偶尔做做活动就可以,比如休闲类游戏,玩家互动性较差的那些“类单机”游戏。
现在的游戏用户按年龄可以细分好几类。小幼类游戏,适合哄孩子顺便开发智力,与家长互动等等;学生型游戏,尤其是时间较为充裕的大学生,有一些游戏是特别为他们定制的;上班族游戏,简言之就是符合上班族打发时间,减压娱乐的游戏;老年型游戏,现在退休的老年人喜欢玩的一些游戏,棋牌类、消除类较多。
碎片型游戏,适合在路上或午休时间花几分钟玩玩,且随时可以暂停的那种游戏;沉浸式游戏,比如王者荣耀和吃鸡以及某些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大多需集中耗费一刻钟甚至个把小时的游戏。
在我看,优质的游戏有如下特质——
1 颜值在线能入眼(最好有IP质)
2 互动挑战易传播(赋予欧皇感)
3 运行稳定不出错(出错及时调)
4 氪金氪肝都能玩(非R有活路)
5 成就系统追求多(玩法不单一)
6 既拼积累又拼技(新老都照顾)
7 避坑玩家有创新(留人加续命)
这七条里面好像加了不少玩家才懂的“术语”哈。我当初了解这些词也是一个一个查才知道的呢。没办法,爱玩游戏的往往是有创造力的活跃分子,不让他们形成亚文化有点难哈。想多了解的朋友可以去B站体验一下咯。
最后分享几张我最近玩的游戏截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