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等人的缝隙,看到网上一篇文章:《即使是日本,手工艺人的传承也难上加难》。
文章里面说:
“工艺是一种生活态度,从穿着衣料到饮食器皿,一看就被倾注料十分心思。”
利用闲暇时间,做手工拼布已经有好几年,对这个观点深有体会。
有时候,也会因为追求某一个细节的完美,
浪费掉一个上午的时间而感到迷茫和不解。
今天,
我们来聊一聊,
日本染色匠人在染色前的准备工作和我自己在做手工慢活的心态变化。
01 日本匠人染色前的准备工作
身处其中,在我周围,时常能听到关于手工艺人生存难的问题。
记得在6月份,参加过本地大学组织的一次艺术培训课程。给我们讲解的是来自大学的教授。
当时有一个互动环节,其中一名从事多年的民间艺术非遗老师就提到她关于手工艺人的生存问题。
因为是传统手工艺,在审美上也的确无法与市面上包装设计精美的产品相媲美。
看了上面我推荐的那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
在日本同样也面临着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困境和技艺的传承问题。
文章里提到,京都一位从事染色技法数十载的匠人kazuki tabata,他早上6点左右起床之后,就开始了长达一上午的染色准备工作。
在进行手工染色之前,他需要把面料用各种不同方法进行捆扎和折叠。
就这一道工序,有完美主义的他会不惜花更多的时间和工序来制作自己所需用到的染色工具,只因采购现成的工具不称他手。
然后是他染色的过程,
捆扎和折叠好面料之后,就是对染料的配比和调试,然后把面料放入染液,经过几次的浸入清洗,再浸入和清洗。
有时候,想要染出的颜色更符合自己的需求,甚至还会用木槌敲打。
为了不让邻居反感,影响到邻居休息,kazuki tabata往往需要错过时间来进行染色工作。常常要工作到凌晨4点左右。
如此繁琐、严谨、有序的工作,kazuki tabata每天几乎如此,坚持了数十载。
02 我在做手工慢活时的心态变化
总体来说,做手工是很治愈的过程。
如果烦恼的时候,专注于手里的一针一线,脑袋里的烦心事也会随之漫漫消失。
经常看到日本杂志上的拼布大师照片,有很多都是那种胖胖体型,
我就在想,
是不是心宽体胖就体现在她们的身上了呢?
因为做手工真的可以忘记很多烦恼。
当然,在做手工时,也会有崩溃、疑惑的时候。
比如在我决定自己要亲手制作升学宴席上的伴手礼时,
我就从开始信心满满到制作中期疑惑迷茫的心态,再到作品全部制作完成后到成就感。
看着桌子上堆满如小山一样的伴手礼,
此刻,我只有成就感,和内心满满地激动之情。
看到kazuki tabata在染色工作时的专注和付出,再联想到自己,
做手工之时偶尔到迷茫感,在最后手里变换出的作品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47027/28092de75e03514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