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有一种聊天有利于过深居简出的生活,有益于心灵的净化,可以完全远离尘嚣、宁心安神、获得真知、得到启迪,直至涅槃境界;这种聊天就是谈论节俭、知足、独处、隐居、能量、美德、冥想、智慧、解脱以及相关知识和远见,我会参与这样的聊天。
一个自由的人只欠自己的理性和良心一个解释,或者欠那些少数拥有合理主张的人一个解释。
我们的社会制度有赖于一种虚幻的信念,即没有人被强迫做什么,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这种被匿名权威公开取代的表达方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显而易见:强迫披着赞同的伪装,而赞同是由群体暗示完成的。
意愿基于主动性,而一时兴起则基于被动性。
无力感越强,越缺乏真实的意愿,越屈于服从或强迫性满足心血来潮的欲望,越发恣意。
七、清醒
危险、可以取胜的机会、破坏欲或者、征服欲,为满足任何一种激情都能激发一个人。……“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清醒,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要意识到为了生存或为了达到某个热衷目标所应该意识到的,更要感知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他人与自然)。人应该看穿表面,看到根源。
八、觉悟
马克思揭示了历史的推动力以及社会历史演进中的冲突,而弗洛伊德则揭露了人的内心冲突。
想真正实现自我,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提升觉悟力以及批判式、质疑式思维。
九、专注
归根结底,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当今生产-消费系统运作的后果。
十、思定
这意味着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分心,要全神贯注于你所做的事情上,如散步、吃饭、思考、观察,使生活因为充分意识而变得完全透明。
其一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是克服贪婪、仇恨和无知。
佛教具有在西方宗教中鲜见的一定程度的理性和批判思维,其教义的核心是通过充分认识现实,贪婪、仇恨以及痛苦可以被克服。这是一个哲学-人类学系统,长期观察人的生活并作出分析后,总结出生活的规范。
十一、精神分析和自我意识
如果不曾痛苦或不愿意经历,没有人能够成长,也没有人能追求到任何值得追求的东西。
十二、自我分析
不能仅考虑理性的一面,有时这只是抵抗的体现。
十三、自我分析的方法
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依赖谁?我主要的担忧是什么?我出生的意义何在?我开始的目标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改变的?在人生的哪个十字路口选错了方向并走错了路?我都做了哪些努力来纠正错误并返回正确的道路?我现在是谁?如果我一直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关键错误,我又会怎样呢?以前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和将来呢?我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我希望别人怎么看我?这两个形象与我感觉到的真实自我有何差异?如果我继续像现在这样生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促使改变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继续发展的机会有哪些?我怎样做才能实现我选择的目标?……对自己的研究不应该用精神分析理论去抽象建构,而应保持从经验入手,去“观察”,感知、想象,把抽象思考减到最低。
就像歌德所说的那样,只有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罪人,而且真的这么想的时候,我们才能合情合理的摘除面具,逐步地了解自己是谁。
与适应心理学相对的心理学是激进的,因为它明白浅表的思想大多是由错觉和谎言构成。
十四、论占有的文化
现代人处在一种和机器世界共生的关系之中:因为他是其中的一部分,他才强大或貌似强大。
现代人拥有很多东西,也使用很多东西,但他什么都不是。
十五、占有哲学
中心问题是财产是否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活跃性有进一步的加强,还是使其减弱,并进一步导致懒惰和碌碌无为。
十六、论占有心理学
一个人拥有的越多,积极的努力对他就越缺乏吸引力。占有和内心的懒惰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彼此加强。
车阻止了人的步行和思考,使集中精神对话变得不可能,还会刺激竞争。
十七、从占有到幸福
如果一个人有意志和决心同他的自恋、自私决裂,有勇气忍受间歇性的焦虑,他就会初次瞥见喜悦的力量。只有此时,一个新的决定性因素会进入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这一新的体验成为他继续追随绘制的蓝图前进的决定性动机。
意识、意志、实践、忍受恐惧和新的经历,这些对个人的成功转变都是必要的。在某一点上,内在力量的能量和方向发生了变化,个人的认同感也会改变。……“我即物我”,“我即我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