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参与「2020高考作文同题征文」比赛,选题为上海卷 。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计划好周末与朋友出去野餐,却不料那天要刮台风下大雨;抑或是计划好期末考试比上次有所进步,却不料比上次考得还糟。我们认真构想过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顺遂,对此,我们哀声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88742/0992ef69d7a4d618.jpeg)
但尽管如此,我们做事仍旧需要始于计划,而后衷于变化。虽然认真构想过的事情不一定完美呈现,但没有经过构想的事情一定不会呈现。我们做事前的计划,就像是构想事物的多次预演,是在变化中挣扎不变化的过程。倘若没有做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任由变化的安排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那么终将会一事无成、沦为变化的附庸。计划,是在为适应变化创造可能。
面对计划因变化失效后的局面,那可能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经历的,对此,我们要 “热衷”。首先,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尽管变化使得我们先前的构想破灭了,其他的构想仍可能因此得以被点燃,甚至超越前者,因祸得福,前提是我们要足够乐观、不被危如累卵的局面吓倒。我们要相信并且做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阴霾中看到百分之一的光芒。我们不能一直为同一个笑话欢笑,又何必为了一次的失误而一直气馁?变化,包含着趋好和趋坏两面,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其次,面对变化我们要采取适宜的行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面对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固然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行为与变化相悖,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为与变化相配,就如同顺风航行,快马加鞭。两者没有孰高孰低之分,有的人偏爱前者,有的人偏爱后者,他们都因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快乐,因而它们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都是适宜的行动。
古往今来,人们从无数次人情世故的变化中明白:世事难料,然而那些因为害怕变化就停止计划的人始终被人唾弃。计划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不可控性,而变化,是送暖东风,还是不速之客,其关键在于我们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