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外出上英语辅导课,距离五六公里,有公交车直达。现在根据他的学习情况,哪项需要加强的,我只负责找好老师,第一次去就送到相应的地方,后面就由着他自行出发。以至于曾出现坐错了车,重新返回,再转两三趟,才能到达目的地的情况,而我,也只是电话指导。回来再根据他的经历分析,如果这些事件拿来作为写作素材,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两人为这囧途哈哈大笑。
不担心,那是表面平静,而实际上,时不时打开电话手表APP,观察那个小人头的挪动情况。
接蓁宝放学,没开车,走在路上,碰见路面有些脏泥或坑洼处,她都踮起脚尖走几步,便撒娇要妈妈抱抱。姐姐见状,给我分享扶贫路上见闻:三五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走在崎岖山路上,那山路的奇险,一不小心摔跤,都有可能滚下悬崖,远比老家还未通公路时难走!而那些个孩子,身手似乎很灵巧,像猴子那般,跟随大人出山,买东西购物,大人肩挑手提,顾不上他们,而他们却也无视外人看起来战战兢兢的悬崖,攀爬自如。这便是适者生存吧,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就必须学会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系统,而山里的孩子,就少不了那种攀爬技能。
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无论是在原始丛林,还是现代社会,道理互通。两个割裂的场景在脑海中交替闪过。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只能被时代裹挟前行。我们的目标,不要被落下,我们的焦虑,害怕被落下。努力奔跑,无惧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