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感觉很有意思,他说:
“这一年,你一共经历了7434次精神内耗,其中有3652次对别人无意的行为作出过度分析和解读,试图揣度对方的想法;
有1642次在夜晚复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思考是否给他人带来伤害,但发现无人在意;
有1309次幻想过事情最糟糕的发展和后果,有831次仅仅因存在于自己脑海里而现实中根本没有发生的事而感到焦虑不安。”
用一种看似毫无波动的口吻,拆穿了许多人的“假装”,有网友留言称:
“我维持几个月的痛苦表演竟然被你这么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了”“越界了,我的情绪破了大防”。
为什么很多网友看了这个分享会有种被看透的感觉?
可能每个人的痛苦根源都很相似,例如,持续性的内耗......
● 走出内耗从放下开始
为什么即使什么都没做也会感到疲惫?
为什么即使很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即使懂得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现代人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既不能接纳种种现实,又难以做到坦然放下,从而陷入纠结和焦虑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内耗”。
这种内耗会消磨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改变我们的状态,影响我们的判断。
久而久之,我们活得越来越累。
常言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个人的疲惫其实与能力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内心杂念太多,欲望太多,无法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容易陷入内耗之中,让自己疲惫不堪。
所以,想要走出内耗,我们首先需要学会放下。
放下过去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们都是在错误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的,没有人可以一直正确,偶尔犯些小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有了错误,能够意识到,并及时改正,这便是一种进步。
但是,改正之后就不要太过自责了,如果总是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不断地自责、懊悔,就会陷入内耗之中。
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给自己一定的宽容,接受过去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努力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放下过去的错误,意味着我们能够专注于现在,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往前走。
过去的已经过去,再纠结也是于事无补。
所以,与其不断的自责和后悔,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放下对过去的执着
很多人在遭遇痛苦和困难时,往往会沉迷于过去的回忆与经历,反复品味着曾经的美好、痛苦和失落,难以释怀。
这种对过去的执着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心理资源,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和未来。
我们不可能背负所有的事情,懂得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一种人生智慧;
轻装上阵,我们才能更容易抓住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个冬天,让一切随风飘散吧,与其对过去耿耿于怀,不如思考如何过好当下的日子。
既然往事已经无法挽回和改变,那我们就从此刻开始,放下对过去的执着,重新构筑自己的人生。
放下对他人地期待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抱有各种期待,期待他们对我们的爱与关怀,期待他们的认可和赞许。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等;
我们对他人好,他人未必对我们好;
我们对他人给予关心,他人未必以同样的真心待我们。
当我们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感到失落和伤心,进而产生内耗。
所以,一个人想要活得快乐,就要懂得我们无法左右和掌控他人的言行,更不要寄托过高的希望和期待于他人身上;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
作家马德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
跑一会步期待它让我瘦下来,
发一条微信期待它被回复,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我常舒一口气,如果没有实现呢,就自怨自艾。
我们做事时,就努力去做,不期待旁人可以帮我们的忙,也不期待非要有一个多好的结果。
我们处世时,也只管真诚去对待别人,不期待别人也会同样对我们真心,更不要期待他人会记得我们的好。
我们在交往中,只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爱我们想爱的人,去争取我们想争取的感情;
但也不对此有太大的期望,不高估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对他人有太高的期待;
当我们做任何事都能平常心去对待时,便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和坦然。
放下对自己地苛求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感受:
明知已经很努力了,却忍不住还要拿自己跟周围的人比较,一旦发现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就陷入自责与痛苦中。
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满意,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标准。
我们只是知道拼命给自己施加压力,催促自己向前奔跑,却忘了很多事是物极必反。
过多的要求有时并不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反而会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要意识到,一个人就算再聪明、能力再强,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弱势,也会有做不到的事,而只有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衡和自由。
好的生活需要一颗平常心。
学会放下对自己的苛求,遇事少自责、多自勉,学会及时给予自己肯定和认可,我们自会在水到渠成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的“高手”。
就像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写得那样
“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放下对事的纠缠,才能继续前行;
放下对人的评判,才能不困不惑;
放下自我的执着,才可随遇而安。
学会放下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年轻懵懂时不断拿起,成熟稳重后学会放下,这也是逐渐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内耗的困扰,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
拥有“放下”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我们常常要学习船长,在狂风暴雨之下,将笨重的东西扔掉,以减轻船只的重量。”
生命也是如此。前半生探寻生活的意义,可以不断拿起,奋力去拼;后半生看清生活的真相,就要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人这辈子,终要学会放下,才能把握好当下,才能拥抱快乐。
也可以说,放下是一种释放内心负担的过程,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放下”的能力;
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倾听内心的声音,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让自己陷入痛苦的真实情绪;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理解过去的伤痛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它们帮助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自己,这样便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对过去的悔恨,放下对未来的畏惧。
放下也不意味着我们忘记了过去的痛苦,而是学会承认并释放过去的伤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