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好书,中文名叫《掌控习惯》也叫《原子习惯》。好习惯很重要,某种层面来说,我们今天所有的快乐和不幸,都来源于过去点滴的行为和习惯。当前所在的位置,是过去积跬步所至。
习惯像金钱一样存在复利,持续的行为动作会在长久的时间线上累积出巨大的成果。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感觉习惯特别难以养成。上学时,深知每日用功读书很重要,但总抵不过逃课打游戏带来的诱惑,每每在成绩下滑时,才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毅力不能坚持?工作时,深知锻炼身体很重要,但葛优躺和睡懒觉更能吸引人,换季感冒时,才后悔为什么没有坚持运动。
我们传统文化充斥着大量典故和字句鼓励我们坚持,比如悬梁刺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梅花香至苦寒来。这些字句,告诉我们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环境下更要坚持,一定会有好结果。但依然没有实操性,除了初读时的虎躯一震之外,大多数人最后还在早早放弃了许多需要坚持的事情。
究其原因,这些让人努力坚持的警句,都是反人性的。而好逸恶劳,渴望及时的反馈刺激,才是真正的人性。艰难痛苦的事情,本就容易让人放弃。如何长久真正的养成习惯,《掌控习惯》一书给出了让人醍醐灌顶的概念——顺应人性。书中所有的方法技巧,皆是围绕怎么顺应人性,不那么痛苦,甚至心甘情愿,充满期待的实施某项习惯。
观念的改变
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目的并不重要。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想要减掉20斤重,这听起来很不得了,也听起来很难。我要怎么才能做到呢?做到之后呢?这种以远大目标为导向的设定,很难让人对过程提起兴趣,也会在目标达成之后迷失反弹。
最重要的观念转变是:关注过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每日的行为本身,就在定义的你的身份,而最终成果只不过是这个身份经年累月的自然结果。
如果你每天都要上班,你就是一个上班族。
如果你每天都弹吉他,你就是一个搞音乐的,不需要别人定义
如果你每天都坚持跑步锻炼,你就是一个拥有健康生活的人
你的点滴行为,一票一票的投出了你的现在、将来
明确时间地点
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实施某个习惯。
每天同一时间睡觉,那么到了对应的时间点,你自然就会感觉困。
换乘陌生的地铁线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你需要找换乘路线怎么走,何时该下车。但每天上班的固定线路,你却可以不假思索的准确找到。 习惯具有惯性,在初期耗费精力,但一旦养成,这会内化为自动化程序,不再费力。
改变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改变或找到一个有利于习惯培养的环境很重要
工作使用专属的电脑。长期坚持后,你不再会有工作时打开电脑玩一把游戏的冲动。
卧室只用来睡觉,而不是玩手机。长期坚持后,你不再会有赖床和失眠的可能。
学会一门外语,最快的方式是去到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
所以孟母三迁是符合人性规律的,而于闹市中读书则非一般人可以驾驭。
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习惯上瘾
坏习惯之所以养成,是因为它能及时的给与人反馈,刺激多巴胺分泌,起码在短时间内,会让人感觉快乐。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刺激多巴胺分泌。而一局游戏的输赢不像人生那样漫长,总是可以快速的出结果,也能刺激多巴胺分泌。
养成好习惯也可借鉴这个特点:
- 对习惯设置奖励。比如写完一篇技术博文,就可以看一部电影。相传犹太人会在书上滴蜂蜜,让孩子舔舐,从而留下知识是甜的印象。
- 将习惯同一些已有的习惯进行绑定,从而降低新习惯的养成难度。比如将用牙线这个习惯绑定看电视的习惯,会使你不会感觉用牙线是件很麻烦的事。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告诉我们,那些能接受延迟满足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及时和反馈和满足并不和延迟满足矛盾。我们只是利用人性,在那些需要延迟才能显现的成果达到前,通过小的,精心设计的及时反馈去帮助我们坚持下去,而不是放弃。
引入特定的仪式规程
对习惯引入特定的仪式规程,更容易让人进入实施习惯的状态。
带上耳机,播放舒缓的音乐,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只要带上耳机,你自然就会切换到工作状态。
这些固定化的仪式,很像跑步前的热身,它会迅速调整你的身体状态,从内到外准备好接下来的行为习惯。
有简入难
设定一个跑马拉松的目标,开始就每天20公里的训练,肯定会让人早早放弃。所以,抛开宏大目标给的压力,试着先动起来。先跑一个公里,总比完全没跑好。用简单的入门,先让人坚持下来,等习惯慢慢固化成自动化行为,其惯性便可让我们更容易攀登高峰。
偶尔被打破节奏没关系
有的时候,习惯因为各种原因会被打破。比如春节各种地理环境的切换,以及作息被打乱,我背单词的习惯就完全被搁置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没能坚持的挫败感,很容易让人破罐破摔,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放弃吧。但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还能继续坚持,永远不算太晚。
养成检视习惯的习惯
定期检查自己的行为习惯,看其实施是否还符合预期。它帮助我们重新捡起断掉的习惯、修改一些不太顺利的习惯对应的方式。比如原本7点起床运动的习惯,因为新工作上班时间的提前,需要结合整体生活计划进行调整。
总结
不要违逆人性,不要违逆人性,不要违逆人性,在养成任何好习惯之前,我们可以先按上述的方法论,设计好习惯的奖励机制,以及实施的时间地点环境,这远比宏大的远景目标设定更为重要。
image.png
早前我会觉得自己给自己奖励,即不惊喜,也很难期待。但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跟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没有什么两样。那些让人有一丢丢愉悦的体验,很容易被加强固化。比如短视频利用人们对下一个视频的期待,开发了滑动触发下一个视频的功能,在我们不觉间养成习惯并固化。我常常一不注意就滑了半个小时,聪明如你我,从理性上也不太相信我们会被这个小小功能所驯化,但实际却被拿捏的死死的。
同样,为了戒除坏习惯,我们利用好习惯的养成机制,反其道行之
- 让其没有吸引力。多看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文献和数据,真实的了解其致癌的机理
- 让其很难实施。不在家囤零食,嘴馋了也就没东西可吃,眼不见心不烦
- 换个环境。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不如换成youtube
- 引入惩罚。拿香蕉的猴子会被电,一段时间后,猴子不再尝试获取香蕉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西北偏北UP",记录代码人生,行业思考,科技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