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戴威怎么把ofo引入残局?

戴威怎么把ofo引入残局?

作者: 赢悦财富圈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08:43 被阅读0次

    俗话讲:成业萧何,败也萧何。戴威上述成就ofo的五个特征,恰恰是他把ofo带进残局的关键因素。

    一、年轻便不成熟

    90后的戴威作为商人,未免太年轻了。不知道哪里有坑,即使别人提醒和劝说,也没用。太年轻,还没经历过风浪,不知道进退,不知道妥协。这方面就不如竞争对手胡玮炜。胡玮炜比戴威多十年的工作经验,知道妥协,向资本妥协,向需要妥协的人妥协。所以摩拜有了腾讯入住,并不排斥滴滴,而滴滴被美团收购时,她又投了赞成票。

    美团创始人王兴早期的创业经历和戴威相似。当2006年校内网的用户量暴增后,王兴没有钱增加服务器和带宽,只能饮恨将校内网卖给千橡互动集团CEO陈一舟。后者从日本软银融得4.3亿美元,并将校内网改为人人网。2011年人人网上市。由此可见,如果戴威早一点把ofo卖掉,收益要比当初王兴多得多。

    为什么王兴、胡玮炜都能卖掉自己创办的公司,而戴威不能呢?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其实王兴2006年卖掉校内网的时候比戴威现在的年龄差不多,为啥王兴做到,戴威做不到呢?这里面涉及到戴威的另一个性格特征:太执着。

    二、太执着,就容易一条道走到黑

    戴威的执念太重,就是人们常说的倔强,不信邪。所以在同龄人中成就最大。但过于执拗,倔强,不知道妥协与拐弯,一旦碰了钉子就会吃大亏。戴威一心想把ofo做大做强,结果错过了卖掉的花季,不仅估值一直往下掉,关键是没人接盘了,因为风口过去了。因此,作为商人,最忌讳的就是执拗,过于执拗会让自己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ofo共享单车这件事,戴威是太想自己做成了,这个执念是如此之深,因此让他一直在说“不”。2017年6月,有人问戴威:“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还是谁把它做成功?”戴威回答:“不。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看,这执着劲,共享单车的事,不仅要做成,还必须是自己亲自做成。这确实是情怀。

    三、太情怀,就是背离商业的迂腐

    戴威也许会说,我就不是商人,我是有情怀的。即使再有情怀,多么想把共享单车当做事业做,无论你理想多么崇高和伟大,但本质上还是要靠生意来支撑的。情怀只是把生意安装上强健的翅膀,可以飞翔得更高更远。但在商必须言商,该买的时候买,该卖的时候卖。商人必须灵活,抓住买卖商机,及时出手,甚至有时不得不买,或不得不卖。显然,戴威错过了很多买卖时机,而ofo的A轮投资人朱啸虎,劝说戴威的ofo与摩拜合并无果的情况下,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套现走人,虽然广遭诟病,但作为商人无可厚非。同样,胡玮炜的及时套现从生意角度看来,也是正确的决策。兵无常势,水无长形,大道至简,应变为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出手就变成了落水狗。戴威之所以错过很多商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主控意愿太强。

    四、主控意愿太强,就是独

    人太独,就没有朋友,合作者就会远离。戴威之所以错过了很多次进退的商机,除了有情怀外,还有一个根源就是主控意愿太强。主控意愿强烈在创业阶段是很有助于事业成功的,但是主控意愿过强,只有跟随者,没有合作者,就会适得其反。商场如战场,既要有跟随者打江山,也要有很多盟友,共同进退,一起合作把市场做大,共同应对风险。

    2016年10月,当滴滴通过C轮融资首次进入ofo,成为第一大股东,ofo人不无欢悦。但滴滴入局后要的是控制权,戴威是绝不能答应的。2017年冬天戴威硬把滴滴派驻的三位高管驱逐出局。第一大股东一定会要控制权的,这一点戴威当然明白,但戴威硬是把进行产业投资的第一股东赶走了。这该有多强势!随后,程维提出把ofo卖给滴滴的建议,也被戴威明确拒绝。后来滴滴入股摩拜,摩拜卖身美团,ofo便越来越被动了。而控制欲过强,有一个原因就是太自信。

    五、太过自信,就会错失良机

    自信是好事,在创业初期有助于事业成功。但创业有成后,过于自信反而有害。世易时移,变化亦宜。

    面对腾讯要进行B轮投资,戴威自信地认为ofo的校园模式基本跑通,且开始盈利,希望腾讯等到C轮再进入,结果是在ofo拿到经纬领投的B轮融资一个月后,腾讯转而参投了摩拜的C轮,此后领投了摩拜的D、E轮。错过腾讯投资,在竞争的关键节点,ofo把行业老大机会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这就是太过自信的代价。

    现在分析起来,戴威的自信未免太主观了。校园ofo跑得通,不一定在社会上跑得通。一是校园内几乎都是最后一公里距离,最适于共享单车了;二是年轻学生是主体,经济便捷型的共享单车便成为年轻学生的最爱;三是戴威的ofo最初跑赢校园时,资本还没有到疯狂进入期,竞争没那么激烈,校园里能赚钱不一定市场上能赚钱;四是校园不是完全社会化市场化的,而是半垄断性质的;五是ofo的校园共享单车最初戴威几个创始人进行的是个体户性质的创业,用的都是在校生,几乎是公益状态,成本极低,而真正进入公司化运作,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是极高的,仅员工工资、五险一金就够背负的。而且ofo运行最好时期,也是巨额亏损的。就是改嫁后的摩拜,至今也没有找到良好的盈利模式。这个行业还在探索中。所以,戴威自信过了头,就是自恋、自负,进入了单方向思维。而市场还是按自有的规律运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戴威怎么把ofo引入残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ud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