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2月19日。
好的课堂,必定是有学生真实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生长的课堂,是学生探究能力在逐步提升的课堂,也必然是学生有思维升华的课堂,是学生有疑惑、有争辩、有恍然大悟、也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的课堂,是能实实在在地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课堂,是踏踏实实地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而非娱乐心态的学习的课堂,甚至是一节课学生刚开始动脑筋了可惜课堂收获甚少,是教师也转变为了学习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一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课堂,是由学习任务主导而非墨守成规的脚本主导的课堂。好的课堂,关键词只有一个,那便是真实学习。
传统的课堂过分关注了一些课堂的表象或假象,公开课更是一片形势大好的泡沫经济。新型的课堂核心在于课堂活动的策划,而非一本正经的一些条条框框里的教学目标。学会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探索,任何妄图通过一节课脱胎换骨的都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的是,教师也只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而已。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不重要?没错的,重要。那这与学生习得优质的学习能力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终究,我们的教学要走向促使每个学生致力于终身学习,以活出幸福有价值的人生,而非仅仅只是赚钱啊,养家糊口之类的。这是重要的风向标,不论你是否有这样的职业嗅觉。
教育的特征其实和文化的特征很像,更准确地说教育就是文化的一个支流。它对人的影响无法量化、显性化、直观化,所以试图把学生的考试分数看成是教育所有的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育有它独特的属性。而王晓春也在书中说过:教育效率是一种特殊的效率。任何妄图把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路线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很多的科学家一生殚精竭虑做科研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些也根本不是什么压实责任出产品出效率的口号所能做到的事情。同样的,教师也应当摒弃过多的名利的追逐,而要终生致力于人类进步的学术研究。
教师的工作生涯,应当是与此同步进行富有神圣使命和价值的教科研生涯。当然,你也许会说这要求太高了,我想说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志存高远。师德很重要,师能也很重要。毫无疑问,两条腿和谐走路,更加重要。
所以,王晓春也在书中说到我们的师范教育应当有所改进。但根据自己多年在小学教育领域工作的经验,一个教师从教后的绝不部分与所处的大环境有关,这样的看法或许过于悲观了,现实确实如此。当然,一个人在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很重要,却也因人而异,有的稳固,有的脆弱,甚至有的还在摇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