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喜欢到未开发的地方,一是游人不会太多,不用担心人挤人;二是商业气息不会太浓,当地人较淳朴;三是没有门票。而贵州黔东南的加榜梯田,就是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春耕时的加榜,劳作中的人们,银光下的梯田,绝对是与“气势磅礴”四个字相匹配。
到了加榜梯田,被眼前的景观被震撼,一栋栋吊脚楼,水田环绕,前后左右全是梯田,与高山、树木、稻田,溶为一体,互为映衬,如一幅特制的山水画,自然、纯净。
画中,细小的田埂如柔软丝线,在水中绕绕转转,自由而灵动。当地的村民,正在忙春耕播种,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时节,播撒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田野,黔东南从江加梯田,在月亮山腹地,高高的山,是苗族同胞的生存地。山多地少的地方,经过祖祖辈辈开垦,形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梯田。真佩服苗族祖先的智慧,在深山中珍惜每一寸土地。眺望梯田,一眼望不到底,上下几千米的陡坡,耕种是何等辛苦!
村民是怎样播种的?拨完秧,从水田提到田埂上,装入篮子,挑回家。因路途遥远,村民一般前一天拨秧,第二天早晨,再从家中挑到梯田。一路汗水一路辛苦。
很好奇,村民为什么用篮子挑稻秧,秧苗离地很高,与肩并行?跟随当地人走在梯田的小路上,才知上下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地势,用稍长的担子,就会碰到地面。聪明的人们,用的方法,是最正确的。
梯田间,我们走路时,小心翼翼,担心掉入水田,可村民不论是挑担还是空手,轻盈自如,疾步而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春天耕耘着这片土地,秋天收获着一份成果。
耕种的人们,非常不易,梯田不规则,上下只有小路,所有的环节依靠人工。而耕种的大都是老年人,有的70多岁,还有80多岁。插秧的这位老奶奶,已有70岁,她上午已经插好了上下三块田,中午不回家,带来糯米饭当午饭。
当城市老人颐享天年时,这儿的老人,还在梯田劳作。当游人看到烟雾缭绕壮观梯田时,村民正在忙春耕播种。加榜梯田,游人稀少,25公里的山路,随意停留,不管站在哪,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景观, 线条优美的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