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901《精进》笔记2

20200901《精进》笔记2

作者: 芯雨诚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23:40 被阅读0次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从小我们就被反复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可是对于如何做到“合理”,又没有人教给我们通用、有效的方法。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别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长的可达几亿年。后来,许多其他学科也沿用了半衰期的概念。医学中,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元素的半衰期属于该元素的固有属性,不受环境影响,而药物的浓度半衰期则会因个体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生活中我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选择无能: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而这些状况,都可能用一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我称之为“采铜法则”: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1. 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到底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与药物的半衰期类似,一个事件的半衰期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 这个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摸索。 当然,虽然名为“采铜法则”,但它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只是一个思维工具,一项可以加诸内心的判断标准。它就像一把“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物,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当然,它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毕竟人还是需要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我们可以用半衰期看自己,也可以用半衰期看他人、看历史。 时间自有偏爱。回首历史,一些杰出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即便星移斗转,时移世易,他们以及他们各自的经典作品,仍被今天的人们记起和谈论。 所谓经典作品,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随后他又写道:“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 这个效应对经典作品正好适用,一部经典流传得越久,它就越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可是随着互联网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经典的价值。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刷新,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保留持久的兴趣。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通常也只能维持一两天的热度,随后就归于沉寂。这些碎片化、无价值的信息实际构成了一种“信息噪音”,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正如波兰著名女诗人辛波斯卡在《一粒沙看世界》中写的: 时间飞逝,如一名携带紧急讯息的邮差。 但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比喻。 人物是杜撰的,匆忙是假装的, 传递的也不是人的讯息。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为什么我总是时间不够用?”今天我们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我们抱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好像永远都做不完。“没有时间”成了口头禅,有时候是借口,有时候更是实情。正如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现代社会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机器越转越快,人就被推着一直往前跑,疲于奔命。同时,人的消费欲望被无孔不入的广告和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法拉动着,人们变得无法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地想要更多。

在这种背景下,“时间管理”应运而生,还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它教我们如何设定任务目标,如何把任务分解,如何区分重要和紧急,如何把事情列成清单并设定好时间,如何把控好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些方法无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只不过都是“技术层面的解决”。 所谓“技术层面的解决”,是指只对问题的表面部分实施干预,而忽视了问题深处的根源。其后果是,问题的表面部分在短暂的消失后又再次出现,甚至愈演愈烈。时间管理中提倡的很多方法,并不是要让人们逃离现代性境遇所构筑的牢笼,反而是要对其加以技术性强化,教会我们更精细、更严苛地分割生命时间。

所以,虽然时间管理对于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人们的主观感受却常与此并不一致,会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永远都做不完,甚至为此而心力交瘁。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他在《人文六讲》一书中写道:“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 他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是,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而另一些事情,像处理日常公务诸如看邮件、写报告等,则是越快越好,李欧梵先生说他都是用“极有限的时间”把它们处理掉的。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为什么呢?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 同样是安排闲暇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所以,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相关文章

  • 20200901《精进》笔记2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 20200901《精进》笔记2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 Read How To Defi

    10 - 舒展 10.-stretch #20200901 —《How to Defi》读书笔记 01/21 — ...

  • 日精进打卡20200901

    姓名:刘宇(单位)哈尔滨中央红小月亮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日精进打卡第662】20200901融入六项精进: ...

  • 随心笔记20200901

    爸,想你

  • 20210120_ECC开源Halo2

    ECC开放Halo2源代码20200901 0. description 简介 翻译自:https://elect...

  • 2200901第105天#辉辉加油

    #20200901#王辉#日精进 □#今日表现:10分 □#体验到 今天老大开学,和孩子聊天,新的班级老师和同学,...

  • 2020-09-26第一条日精进

    【晚上好#蚁志杰#20200901日精进第1天】 表现分:7(满分10分,根据自己的表现打分) 体验到:(经历了什...

  • 20200901读书笔记

    阅读1小时,总计1343小时,第1288日 阅读《中国政治思想史》第7,8章 庄子及其后学认为,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

  • 20200901 日日精进 Day140

    天气:晴 ✅1、体验: 1)分公司月度会议,做一个月的复盘和规划,也跟伙伴们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大家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901《精进》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zb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