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颇发生了一些事,这些事像镜子一样让我去观照,而有时候,镜子被过去的经验感受凹成了透镜,变形的影像里,念头过山车一样来去,随之而起的能量波一圈一圈经过身体。
发生着,观照着,经验着。一部分陷入,一部分清明地。
有空没空地,随手翻着这本书----《恩宠与勇气》。随书中二位一起经过一系列拷问,来到第十二章:一种不同的声音。
看他们随境流转。接受癌症,手术,术后复发,接受恶化程度最高,接受最激烈的化疗以及因此对身体的各种摧残。接受糖尿病。
崔雅在这之中受苦受难,被打击,然后又从这打击中生长出坚韧、力量。像肯说的:“她要耽溺在痛苦、自怜与厌倦中实在太容易了;反之,她却变得更加开朗、更有爱心、更宽容,也更慈悲,显然应验了尼采的那句话:‘那没有摧毁我的,反倒令我更加强壮。’”
崔雅思考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差别,思考男性和女性特质在她身上的冲突,进行融合。“我谈起自己正从父亲阳刚的价值观中走出来,进入女人的能量中。我发现不需要摆脱那些发展得很好的男性能力,只要再加上女性特质就够了。我的心中出现了两者兼具、愈来愈扩大的一个圆形意象。”
他们在磨难中互相支持,托起,欣赏,以及更深入地探索生命。“肯真是太好了,陪我去看医生,说笑话振奋我的士气,每天早晨带我去验血......现在我拥有旺盛的精力,对事物有更乐观的看法,也比较好相处了。可怜的肯,当我走下坡路时,他必须耐着性子忍受我。能重拾生命的能量,精神与振奋感,真是一件很棒的事”。
崔雅的生命在深重磨难中穿越,发生深沉的转化:“许多影响造成了这份内在的改变,包括..进行心理分析、自己的静修、放弃我的完美主义、学习把心贯注于当下,而不再漫不经心”。读到这句,我停了会儿,让心贯注在当下,定静了一刹。接着读“我仍然想做些事,仍然想有所贡献,但我要我所做的都充满着当下的生命力。”真好啊!这个愿心。
崔雅的反省里,有对女性特质的从抗拒到认同“女性所做的通常是无组织性或目的性的工作”。啊是!看到我内在一直以来对于自己受无组织性和无目的事情吸引的评判和敌意。这其中是有着天性使然的,人怎么能对抗天性呢?那个对天性非难的我,那个把善良和不忍当成懦弱来抵制的我,你是谁?什么时候形成的?
书里提到她和同修一直讨论吉力根其人以及她所著的《一种不同的声音》,其中说到“男性的决策通常奠基在规则法律评断和权利之上,女性比较重视感觉联系与关系......说到一个小游戏以及吉力根的观点:男孩会越过情感维护规则,女孩会越过规则维护情感。”哈!正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和先生的冲突,好多都来自于这个。“对真实世界而言,两者都非常重要,却是大不同的,我们需要尊重这份歧异,并且从中学习”。嗯,是的。差异是客观真实存在的。看到,尊重。从中学习,吸收。
崔雅终于找到自己想要全情投入做的事。也刚好遇到完全契合的朋友。成立“癌症支援团体”。将“存在和做事”融合。
好,到了最触动我,激发我写这篇读书笔记的内容!“我曾犹豫是否该委身于这份为癌症病人服务的工作,恐惧之所以会产生,因为我让这个疾病及它可能对人造成的悲惨后果,如乌云般遮蔽了眼前那些活生生的人。在最后一晚的聚会上,我突然明白了:这些人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该摆在第一位。这些人深深投入自己的生活、痛苦、胜利、爱与子女中,癌症只是其中一件事而已。我突然明白我犹豫的原因是,我以为自己将面对一群癌症病患,而不是偶尔才提起癌症的人。我想这促使我逐渐脱离癌症,一步一步地回归自己的生活中。”
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被戴上一个苍白面具的病患角色。角色是物化的,人是动态变化的,痛苦快乐都非常鲜活。当陷在角色里,就进入到恐惧内核中,脱离当下的情境了。而当我们看到面具后这个真实的人,这个存在,我们便贯注于当下,充满心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