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的思绪,在离家后。
没有滴落下思念那样凄冷的苦涩,没有裹挟着遗憾那样浓烈的喟叹,却静静弥漫出淡淡的感伤与怀念,这种感怀犹如在迷雾中生长在心上的细柔藤蔓,不时用小刺轻轻地扎一下,让人在难以捉摸的微痛中想念起流走的美好。
或许是因为不久前的一场手术,或许是因为天边的圆月,或许是因为重新读到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再次离家的我,格外的多愁善感,总是在独自行走时在躺在床上时想起他们——我的父亲母亲。
在医院住院的那几天里,本来在手机上提前下载了许多电子书,并随身携带了路遥的《人生》与一本杂志《法制博览》,最终是电子书翻看了几页,《人生》看了一半便搁置,杂志勉强算囫囵看完了。那一百多个小时待在白色病房躺在白色床单上的时间,第三多花在看柴静十几年前的《新闻调查》上,第二多于睡眠中流逝,而最多的时间,我就是睁着眼那样静静地平躺着,间或与床边剥柚子皮的母亲说几句话,聊一聊琐碎的主题,看清寒的柚香游离于闷的空气中。病房有四个床位,旁边的是空着,旁边的旁边是空着,旁边的旁边的旁边也是空着,病房外护士推着装满药瓶与针管的小车来来往往,有家属在走廊低声说着电话,病房外低分贝的嘈杂使病房里的我与母亲感觉距离很近,那些间断零碎的对话与她剥好的梅州柚让我很安心。
好像正是在医院手术后,我才开始刻意留意起父亲与母亲。小学时的记忆像抽象派的油画,鲜艳却模糊;而自从初中,由于求学我来到县城上学,爷爷奶奶照顾日常生活,关于父母的记忆开始减少;进入大学后,彼此多在微信联系,倒是成了网友的样子。如今看着他们,不再年轻了。我开始有一种恐慌,生活脉络的走向总是出人意料,不知道日后的时光会是怎样。
昨天在知乎搜索了“父母”这个关键词,映入眼帘的几个话题是:“父母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吗?”“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你见过父母有哪些强盗逻辑?”。有些惊讶,为什么如今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话题多是集中在情感的负半轴上呢?我又添加了一个关键词“爱”,出现的第一条是一则专栏:“我的父母,只给了我爱与勇气”。我读完后将文章转到了父母与我三个人的微信群,其实我的意图很明显,表达对他们的爱,但是原谅我难以说出口。五分钟后,父亲在群里回了五个字——还不快睡觉。我看时间,22:50,他再清楚不过我是不会在11点前睡觉的。那么,这样故作严格的回复用意是什么?我想起一个现象:人在高兴时总是会故作严肃,以一本正经掩藏受宠若惊。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多年后的恍然领悟,是史铁生的思念与遗憾了。他又说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好像很有道理。
“乡思不堪悲橘柚”,此刻我想念柚子时,却已看不到剥好的柚子散发的清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