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直接进入办公室,消费触手可及,借助新零售概念的东风,无人货架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大量的创业者蜂拥而入,但紧随而来的却是退出潮,如今无人货架领域的创业者们似乎到了划分水岭的关口。
走出过热的“风口”,资本从疯狂追捧逐渐趋于理性。无人货架这个看似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的行业,竞争从分散变得集中,每日优鲜便利购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过半,通过品类差异构建行业壁垒,并以数据化驱动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是其在洗牌期突围的关键。
与此同时,如何把更大的“蛋糕”吃到口,成了行业的新看点。
无人货架背后是新消费场景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千军万马涌入这个赛道。据Trustdata《2018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无人货架行业涌入了至少40名“玩家”,光融资总量就高达50亿元。
如今,这一行业的“火”又体现在哪儿?结合Trustdata数据看,无人货架已成为无人零售领域的主力,其点位整体数量已超过传统的自动贩卖机。并且,预计到2020年,无人货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亿元,届时,无人货架预计将占据快消食品类6%的销售份额。
为什么突围而出的会是每日优鲜便利购?
很显然,无人货架行业正在整体转向更精细化的运营阶段,而市场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报告评估了无人货架企业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名依次是每日优鲜便利购(55%)、丰e足食(12%)、便利蜂(11%)。
相比电商平台,无人货架的SKU数量虽然相对有限,但想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企业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仅考验的是供应链支撑,对消费者理解及产品选择的能力同样重要,SKU的增加已成必然趋势。报告显示,实际上,自2017年6月至今,单个无人货架的SKU数量明显增多,以冷鲜类为主且利润率较高。
对整个无人货架行业来说,办公室虽然是目前的主要消费场景,但随着点位的逐渐饱和,寡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向公共场所扩张成为必然选择。
基于此,对每日优鲜便利购来说,场景里面除了有办公室,以后还可能有写字楼、园区、社区等。
最后,回看前一阶段的洗牌,如果说无人货架的上半场是点位大战,那么下半场无疑是智能化战争。Trustdata也分析称,从2018年开始,智能货柜带动行业逐渐走向3.0时代。
在此之前,散布在各家公司的货架,就像一个个数据黑箱,所有的缺货、补货信息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补货员的人工操作,而且随着点位数量的增加、覆盖区域的扩大,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商品,送到合适的点位,就成了货架规模化后的一道坎。
从交易的实质来看,封闭式的智能货柜一来可以让应用场景走出办公室,放到写字楼或者社区,二来可以承载更多差异化的非标品和毛利相对更高的商品,从开放货架到智能货柜的进化已成必然。
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化驱动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
作为每日优鲜孵化并分拆出来的项目,便利购继承了每日优鲜的零售基因。便利购把自己定义为建筑物级零售,称之为「迷你7-11」,建筑物级零售最大的特点就是颗粒度非常细,点位非常多,处在分散状态,管理会相对复杂。这时候的效率提升,就需要用核心算法来做数据化驱动。
而这具体又包括四大算法:选品算法、补货算法、路径算法、视觉算法,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到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再到用户体验的差异化升级,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强大的算法和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购与腾讯云达成了战略合作。当全部运营数据上云以后,不仅可以分区域分析当地的消费偏好,在配货上更加个性化;还可以及时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商品调整和更新,推动实现配货上的“千柜千面”。
此外,与一些采取自研或从第三方厂家直接购买的方式不同,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视觉识别货柜是由便利购、腾讯云、海尔三方合力打造的,便利购主要承担的是货柜内容供应商的角色。这一技术模式的智能货柜可判断更为复杂的情况,也令便利购初建起技术壁垒。
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甚至领先?从无人货架行业的后来者,逐步发展成了头部企业,每日优鲜便利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科技赋能为基础。当然,便利购的突围而出远非无人货架的终局,行业经历洗牌后,新的商业形态仍将不断试错和更迭。期待看到无人零售真正走进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