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一个善意的警告,它防止了你更大的失败的发生。这是领导力的第七项修炼“从失败中学习”的主旨。
大家现在脑子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犯过大错吗?我问过很多次这个问题,我请现场的人举手,举起来的时候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犯过大错,根据德鲁克的说法,那些没有举手的人都是平庸之辈,德鲁克说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德鲁克认为没有犯过大错等于平庸之辈。
德鲁克还接着说了这样的话,他说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尽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德鲁克其实还写了另一个公式,犯错其实是等于学习你没有犯过错,你缺少一种能力,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为什么没有犯过大错,必然是平庸之辈呢?我们其实可以从领导力的定义来解释,领导力的定义叫动员团队解决难题,你没有犯过大错,我说那是你没有解决过难题,你每天都在解决技术性问题,所以不犯大错,如果你去解决难题,你一定会犯错,而且会犯大错。
有人可能会争辩,我解决难题解决成功了,我没犯错,如果你只解决一个难题,你凑巧可能成功了。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你怎么样呢?必然是会犯错的,对不对?必然是会经历大的失败的。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损失规避,我们害怕损失,不愿意犯错。
卡尼曼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问一个经济学家,说我现在给你扔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给我100块钱,如果反面朝上我给你200块钱,你赌不赌?这是发生在美国,所以说这个单位实际上是美元。经济学家说我不赌,因为我的损失规避指数比较高,损失100块钱,我看的比挣200块钱更重,所以我不赌,但是如果你愿意跟我扔100次,我就赌,扔一次我不赌,扔一次我可能输,对不对?扔100次,总的来说我肯定是要赢的,扔100次我就赌。
听起来这个经济学家很聪明,对不对?他在损失规避,但实际上卡尼曼是这样评价的,他说经济学家难道你明天就要死吗?为什么扔一次你就不赌,其实人生很多的决策都跟扔硬币一样,如果你不是明天就死,那么你的一辈子其实在不断的在扔这个硬币,有很多事情都跟扔硬币是一样的。
所以说面对扔硬币这个事情你应该怎么样?扔,因为明天你会碰到另一个事情,它其实跟扔硬币这个事是一样的,所以说加在一起你每个事情都去赌,加在一起你说的扔100次硬币,经济学家的脑子没有转过弯来,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转过来,我是转过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样?扔,因为这次我可能输了,但是明天遇到另一个事儿,它不再是扔硬币了,可能是一个新产品上市的事情,其实它的本质是跟扔硬币一样的,我还是扔只要我持续这样扔下去,总的来说我一定是赢的,但是你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克服什么?你就需要克服每一次扔硬币你输的那个时候的痛苦的心理,对吧?
卡尼曼研究心理学,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心理学影响到经济学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叫行为经济学。
在卡尼曼之后,这个理查德泰勒,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接着卡尼曼研究行为经济学的,泰勒也讲了一个故事,跟刚才那个故事特别像,泰勒说他去给一个企业做培训,这个企业23个部门总经理还加上CEO在听课,他就问这23个部门总经理,说假设现在有一个投资的机会,或者说上新产品的机会,成功了你会赚200万美元,失败了你会赔100万美元,成功和失败的机会是一半对一半,就跟扔硬币一样,你上不上这个项目?
这23个人里有几个人愿意上这个项目?3个,20个人都不愿意。泰勒又问 CEO,说这23个项目,你上几个 ?CEO说所有一起上,你看处于部门总经理的角度,他要损失规避,但是如果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你不应该损失规避,因为最后一定是赢的,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可能失败了,但是最后总的项目一定是收益大过损失的,但是我们人有的时候受到人性的局限,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只看这一个具体的事情的得失,因为他可能失败,我们就不愿意去冒风险。
但是那些优秀的领导者,他们克服了人性的局限,他们愿意去冒风险,哪怕遭遇失败,哪怕遭遇逆境,他们也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本尼斯说,我们发现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一个关键区别:是他们能转化生命中甚至负面的东西来为自己服务。对于领导者来说,逆境的用处是真正甜蜜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本尼斯研究的这些领导者,他们培养出了一种新的人性,他们不再惧怕失败了。
在这个课程的一开始,我们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马丁路德金、任正非和乔布斯,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他们从失败中学习,他们经历过很大的逆境,但是他们从逆境中走了出来,然后他们不再把逆境看作逆境。马丁路德金蹲过监狱,任正非在40多岁的时候被公司开除了,也可能是自己辞职了,总之是干不下去了,乔布斯更惨被自己创立的公司开除了。
任正非说: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任正非已经不把失败当失败了,已经不把错误当错误了,我们怎么向任正非学习?我们可以对失败有这样6种重新定义:善意的警告、成功的过程、有益的发现、上天的眷顾、学习的机会、另外的机遇。
我们不把失败当失败,当做善意的警告。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以前很少分享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不想让大家觉得我是在自我吹嘘,但是我觉得放在这里很合适,所以分享给大家。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做题,如果遇到一道我不会做的题我都特别高兴,哪怕是它出现在期末考试里,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我都特别高兴,为什么?
我说我终于现在碰到这个题,我终于把它找到了,这道不会做的题出现在现在,这是好事儿,幸亏没有出现在高考,我遇到失败,我认为这是好事,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善意的警告,后来高考我考了全省第一名,这就是我这种态度带来的,遇到每一个不会做的题我都特别高兴,你走在地上摔了一跤,这是一个善意的警告,这是好事,他告诉你这个地比较滑对不对?你走路要小心,不然下次你就可能摔断一条腿,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一个善意的警告,它防止了你更大的失败的发生。
失败也是成功的过程。不管你打不打篮球,你热不热爱篮球,你都听说过迈克尔乔丹的名字,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乔丹在一个广告里他这么说,他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有9000次投篮未中,我输掉了差不多300场比赛,在26场比赛中,我在最后关头的投篮将决定比赛胜负,我没有投中,我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失败,那正是我成功的原因。
我们往往觉得成功和失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但不是,成功和失败不是对立的关系,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我们甚至于可以说失败和成功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失败所以成功。乔丹就是这样说的,我一次一次失败其实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
爱迪生著名的发明家,大家都知道他发明电灯泡的故事,据说失败了1000次,有人问他你发明电灯泡失败了1000次有何感想?他说我不是失败了1000次,而是发明电灯泡用了1000个步骤,这其实是我们上面讲的失败是成功的过程。
我下面给大家讲爱迪生另外一个小故事,他发明蓄电池说是失败了1万次,有人问他失败1万次有什么感想?他说我不是失败了1万次,而是发现了1万种行不通的方法,这是爱迪生对失败的又一个重新定义,失败是“有益的发现”。
你还可以把失败看做“上天的眷顾”,为什么别人不失败,偏偏你失败?你可以读一读孟子这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曾是增加的增的通假字,增加提升你现在还不具备的能力,为什么别人不失败,偏偏你失败,因为上天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去完成,而你现在的能力还不具备,所以上天让你吃苦,让你受罪,为了提升你的能力。
华为遭到了美国的打压,这是吃苦受罪对吧?但是任正非怎么说,任正非说这是好事,说有两大好处,一个好处呢相当于美国帮助我们在全世界进行宣传,很多国家本来不知道华为现在都知道了,这是外部的好处,还有内部的好处,内部的好处是什么?
他说华为大家本来都觉得很成功了,内部已经比较懈怠了,美国这么一打压我们,推动了我们内部的团结,加强了内部的奋斗精神。
我们一般人会觉得美国的打压太糟糕了,太痛苦了,任正非说这是上天的眷顾,失败是学习的机会,这是对失败最重要的重新定义。
你只有把失败重新定义为学习的机会,它才可能成为善意的警告,可能成为成功的过程,可能成为有益的发现,可能成为上天的眷顾。
IBM的创始人老沃森,他有一个下属搞砸了一个大项目,损失了1,000万美元,他把下属找过去谈话,下属很紧张,说你是不是要开除我?老沃森说你开什么玩笑,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来教育你,失败是学习的机会。
失败还可以是另外的机遇,这个事上失败了,哪怕你什么都学不到,这也可能是好事。它告诉你这个事就到此为止了,你应该去另外寻找机遇。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英特尔公司,大家都知道英特尔公司主营产品:电脑的芯片,是芯片业的巨头,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英特尔在80年代中期之前,它的主营产品是内存,存储器,它是存储器的巨头,它为什么变成了芯片的巨头了?因为那个时候他经历了失败,因为日本企业开始生产存储器了,而且生产得很好,把英特尔打败了。英特尔后来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不再做存储器了,但是他在芯片也找到了另外的机遇,失败可以是另外的机遇,这是对失败的6个重新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