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是闺蜜向我推荐的书,在初闻时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我向来对这类研究人际关系的书毫无兴趣。记忆中这类书的名字多冠以‘厚黑’、‘攻心术’、‘潜规则’之类的,内容像极了“黑暗料理”,教人巧言令色、曲意逢迎、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于成为这样的“沟通高手”,我并不向往,无它,让自己终日戴着面具生活,将疲惫而不快乐。闺蜜看出我不屑的神色,将这本书翻开,大声读道:“人际关系的交流本质:沟通并不是对某人使用技巧而已,沟通是我们与人共同经历的过程,比起一味强调技巧来,尊重而主动的态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或许,当沟通从技术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做一名“沟通高手”就不需要违心的交流了?我欣然开始阅读。
如果为《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贴标签,我会贴“正能量”。一本有正能量的书,会让读者的心充盈着对美好的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中有几个颇为打动我的观点,使我乐于按照其中所述的来实践,并相信会由此带来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1.自我概念是主观的、可以改变的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知人难,自知更难。为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书中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定义:“自我概念是指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当稳定可靠的知觉,就好像一面特别的镜子,不仅可以反映出你的身体特征,还可以反映出你的其他部分——情绪状态、天分、喜好、厌恶、价值观、角色等等。”自我概念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是身边重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其二,社会比较,即自己与别人的比较。可见,自我概念是主观的,我们很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尽管研究表明我们很少能积极学着认识“真实”的自己,反而会去增强我们熟悉的自我概念,但自我概念是可以改变的。如何改变自我概念呢?书中建议了两个途径:“首先,可以从书本中寻找忠告。也可以从指导者、咨询师和其他专家与朋友那里得到建议。其次,可以观察楷模——那些将你所希望的方式实践了的人。”
2.知觉检核——减少误解,正确了解别人的工具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对别人产生误解。误解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生理因素、文化背景、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得我们在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诠释上有着不同。另外,我们对自己与对别人的行为,常常使用不同的诠释标准。书中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导致归因谬误的知觉错误:(1)对人严厉,对己仁慈;(2)强调别人的缺点;(3)最明显的最有力;(4)先入为主;(5)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如何避免我们对别人行为的诠释错误呢?即便我们的诠释是正确的,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评论也会让别人反感,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知觉检核的技巧。“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3.建立同理心的工具——枕头法
同理心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的,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常常能让我们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书中给出了更为精确的同理心的定义:“同理心是从某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当我们在使用同理心这个词的时候,它包含三个面向:第一,同理心包含获得知觉——一种采用另一个人观点的尝试,这需要中止你的论断,将自己的意见放在一边,同时试着去了解对方。第二,是同理心的情感面向,是我们更贴近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去感受他们的恐惧、喜乐、伤心等感觉。第三,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福祉,不光是和对方有一样的想法和感受,而是更进一步,真实地关心他们的福祉。”
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建立同理心的工具——枕头法(因为问题正像枕头,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而得名)。如图所示,枕头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站在不同立场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模式。同理心的建立,使我们拥有更强的感受性,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增加了我们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由此改善沟通的气氛,易于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
4.不是沟通的越多越好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产生问题,我们往往倾向于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沟通。沟通不足会产生问题,但是,过多的沟通也会产生问题,尤其,当沟通的双方情绪都很激动的时候,更多的沟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更糟糕的是会演变成争吵,让情况越来越糟,甚至会走到“死胡同”,再也无法解决。如书中所说:“太多的负向沟通只会导致更多的负向结果。”
另外,对于事务多、时间少的人或偏爱安静的人来说,跟他们进行过度的沟通是一种打扰、浪费时间的行为,会令其产生厌烦情绪。可见,很多时候并不是沟通的越多越好,适度的沟通也是一种境界。
5.选择适合的人际冲突解决方案
书中给出了人际冲突的定义:“一种表达出来的挣扎,在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之间,感觉到不相容的目标、不足的资源和达成自己目标时来自另一个个体的阻挠。”可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冲突也可以是有益的,当冲突得到解决时常常会增进双方的关系。
双赢,是很长时间以来我奉行的解决冲突的方式。但是,我也不时受挫,因为有些人并不这样想,他们即便是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也要争得面红耳赤、毫不退让。书中为我们提供了逃避(双输)、调适(一输一赢)、竞争(一输一赢)、妥协(部分双输)和合作(双赢)五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告诉我们沟通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双赢的取向比其他会好些,但其他方式也有可取之处。在决定使用哪种解决冲突的沟通方式时,要考虑“关系、情境、对象和你的目标”这四个方面。下表中列出了一些面对冲突时选择最合适的冲突形态所要考虑的因素。
面对冲突时选择最合适的冲突形态所要考虑的因素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离不开沟通。《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带给我人际沟通的新视角,使我认识到“沟通高手”懂得从各式各样的沟通行为中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行为,沟通能力是可以学习的。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并有诸多案例帮助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当我们学会了与别人进行“有艺术的沟通”时,我们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也会愈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