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柏拉图曾为家长辅助孩子做人生规划提出一个建议:
“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体能教育与美学教育,原则是‘单纯’,由此培养‘节制’。这个时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确的信念’,稍后再探讨知识。到了青年,随着个人能力,往上学习算术、几何、立体学、天文学……”
今年的高考状元出炉后,在教育届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都是懂艺术的孩子。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真正懂艺术的孩子,到底赢在哪里。
孵化情怀,表达思想
————————————————
懂艺术的孩子更懂自己
国内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3月初曾传出“美术计入中考成绩,通过一定级别方可报考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的新闻,一直到前不久,教育部才正式辟谣,但假新闻不胫而走,本身也说明了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莫大关切。
其实,艺术课程一直是欧美国家相当重视的科目。为了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美国在1994年就专门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core arts standards);而欧洲孩子更是从小就被鼓励了解艺术史,广泛接触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但这种艺术教育,和国内不少家长所关注的考级不同,它不重技法,而重孩子艺术修养的锤炼——孩子如何使用艺术这一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英国教育部有这样一个说法——他们培养的孩子的标准,要有优异的学术成绩,有出色的体力技能,有杰出的艺术修养,还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识。
这里的“艺术修养”可不是弹琴弹到八级十级。以音乐为例,如何考核呢?他们分成了三大部分,其一是听,判断音乐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年代,属于什么类比,占40分,其二是弹,占30分,其三是谱,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利用乐器孵化自己的情怀。演奏得多好,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运用工具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才是他们想要传承给孩子的乐趣。
再看美国。美国学校的大环境,是非常要求孩子会画画的。但这个“会画画”不是说画得美,而是懂得画出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艺术在这里,不是一项独立于孩子课业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能训练”,而是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工具。
我一个从事音乐教育20年的朋友曾对我说:好的音乐教育,一定很注重孩子的思想和本心!
这和艺术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她的音乐课堂上,不仅仅是识谱、练琴、吹弹拉唱,而是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本心,启发他们的内在智慧。比如最近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带着一帮小朋友观看世界纪录片、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反复倾听各种乐器的声音,猜测是哪种乐器以及散发出来的感染力。
学通了艺术
————————————————
也就拥有了2大武器
可以说,就艺术而学艺术,学到的是技能,受益一时,融艺术于生活,练就的是思维,影响一世。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把生活过得更细致。
艺术,就是逼着人们把生活节奏慢下来。真正懂艺术的孩子,下笔不一定惟妙惟肖,但他们看得到风吹过大树后,万片树叶的变化;演奏不一定高山流水,但他们记得住水流过指尖时,温度和触感的变化。他们是这个快节奏时代里,最容易体会到细碎美好的人。
真正懂艺术的孩子,能和全世界交流。
我认识的一位外语名师,曾告诉我,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本质上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学习那些活在另一个文化环境里的人们的世界观、文化观与价值观。对此我深表认同,但无论是哪一门外语,都有局限,唯独艺术是真正的无国界。
以设计而言,它的词汇就是点、线、面、色彩、灰阶、机理,它的语法就是和谐、对比、平衡、动感、重点、比例、简化。当这些元素有机地、有逻辑地结合到一起,一个信息、一种情感便传递了出来,由此,哪怕一个美国学生也能感受到中国对联精妙的对称、对仗、相似、相反、平仄、押韵。孩子们的眼界,接触艺术,大大拓宽。
艺术教育的常见误区与建议
————————————————
幸运的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正在成为主流,但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其一,不要夸孩子“你弹得真像,一个音都没错”。很多人认为,学音乐不就是学名著名曲,弹得不熟不是白学了吗?但若是这个逻辑,不如给孩子买个硬盘,把所有的曲子都录进去......
不如以询问代替夸奖,聆听孩子艺术创造背后的故事,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弹?你在表达什么?”并与他们分享你听完之后的情绪和感受。
其二,不重孩子思想的兴趣班,再好也不报。就像上面所说的,不少兴趣班的老师,衡量孩子的标准,就是“画得整齐”、“弹得娴熟”,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但只强调技法层面,则与我们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初衷大相径庭。
您的身边,应该有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大笔一挥,大琴一奏,自得其乐,却死活不上兴趣班,就是因为那里有“标准答案”,孩子一点释放思想的余地都没有。
不如把“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作为考察艺术班的一个依据,我们要相信,当孩子被鼓励去表达,他们就会更有表达的欲望,更有练习的兴趣,技法自然会更加娴熟。
其三,不做甩手掌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于孩子们的年龄和天性来说,机械地重复、模仿,一般不太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家人、朋友能和他们合奏,包括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合唱,孩子们在练习时就会更有乐趣。这时,他们也能交到朋友,练习和人沟通,何尝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其四,为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中国老师看重基本功,一些技艺不等个十年八年,都觉得孩子难登大雅之堂,但美国老师喜欢“赶鸭子上架”,在文艺学习上,学习和演出几乎同步进行,让孩子们通过练习、彩排和实际表演的方式来学习,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老师
————————————————
美学大师蒋勋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他受邀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员工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工作相当卖命,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回家,其中有一个人,八年了都没有休假。
当他讲完课时,这个人举手提问,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她应该去学小提琴还是钢琴?”
蒋勋是这么回答的:“你可不可以不要关心要学小提琴还是钢琴,赶紧回家抱抱你的女儿?”
这个答案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因为点明了艺术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收获其后的生活的哲学。而显然,一个只关心孩子学什么技艺,却疏于陪伴引导的父母,是不能给孩子真正的教育的。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多才多艺,但熟稔技法,不一定懂得艺术。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七彩的通道,为人父母,我们陪伴孩子穿越其间,最终抵达孩子内在最通透、最快乐的那片丰饶之地,让他们愿意倾听自己的内心,懂得探索自己的本质,珍惜生活的美好,也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
如果你也想让你的宝贝从小接受艺术启蒙和熏陶,成为一位真正懂艺术、能和自己、他人、世界交流对话的小小艺术家,就到音乐童年来吧。音乐童年,为2-6岁孩子提供最丰富的音乐养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