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本书里。
2019年元旦回家,一进门呼喊着一只叫巴乔的狗,可却没有回应,阿姨说巴乔终究没有挺到2019年,昨天走啦……
2006年夏天,一只小黄毛怯生生的来到我家,母亲一向爱干净不太喜欢小猫小狗,对于它,母亲说大概是缘分吧,正好那一年妹妹读大学离开了家,我又工作也不在家,小家伙应该是接班来陪伴老两口的。
父亲抱起来反复打量,约莫有2个月大小,还没长小牙,我们姐俩听说也很高兴张罗着给它起名字,那个时候很喜欢意大利超级忧郁帅哥罗伯特巴乔,索性就叫巴乔吧。
来了生人还装模作样的喊两声尽它的职责,每次我们回家,门还没开,就已经着急的挠门迫不及待出来冲过来撒娇,抱着你腿部让走,你蹲下来它就仰面朝天等着你宠溺得挠痒痒。
小巴乔在我们家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熟悉,父亲每次下班回来,它总是第一个迎接,摇头摆尾的小样子甚是得老头欢心,老头也每次都要拎起它像跟孩子一样说话:来,我看看长没长个儿,今天有没有在家里闯祸……
闯祸?当然必须的,经常叼了父亲的鞋子甩头跑,把院子里母亲的花刨出来……也免不了挨骂偶尔揍两下小屁股,小家伙会生气呢,一天没有理母亲,母亲就笑称它小没良心。
可母亲还是很疼它,洗干净了放被窝里,给它做了只小老虎玩偶,每天叼着到处跑,也时常闯祸挨骂,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也给父母因为我们的离家显得空虚的日子增添了不少色彩。
小巴乔换新牙了,来大姨妈了,学会谢谢啦,可以跳高啦……完完全全成为我们家的一员。2012年母亲离开了我们,那段时间我们还要工作,而巴乔成了父亲最大精神支柱,每天面对到处都是母亲影子的屋子,只有巴乔的贴骨贴肉的最是安慰,和父亲的关系可以用“相依为命”。
12年的狗大概也是寿终正寝吧,随着年纪增长,身边开始出现亲人的离去,一次次悲痛和不舍,可总要生老病死,无论你多么的不愿意。我们最后80后也开始步入不惑大军,我们的长辈年纪渐长,越多的他们开始遗忘一些事情,开始对我们依赖。
由最初的叛逆、执拗到现在的顺从、陪聊,算是成长了。从母亲离开后,一夜之间父亲苍老许多,脾气也蔫很多,絮絮叨叨,很多事情开始记不清,一件事情反复叮嘱。
我一度很想改变父母的想法,渐渐……面临他们的老去,心开始变化,我就做好自己就好,父亲的任何想法都由他去吧,尽管很多以爱我且我也相信真心爱我的名义提出的任何观点我是反对的,但依旧假意顺从让他安心。
步入中年的80后们都开始要面对老去的父母们,那么我们怎样照顾好他们和他们好好相处呢?有人说赚钱给钱,带出去旅行,多回家看看……春晚不有首歌《常回家看看》么,可我觉得你自己过的好就比什么都好。
1、接受他们老去的样子。我指的不仅仅样貌,更多是他们老去后的脾性,穿着,行为。只要他们不会遇到危险,没有有损健康,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用特意纠正。
比如父亲近几年尤其喜欢穿旧衣服,特别是母亲在时候给做的衣服,甚至修补了还穿,柜子里堆满了我和妹妹给买的新衣服。有时候我们也埋怨他,可无论怎样依然我行我素,那就随他去吧,接受他一切的样子。
老了总会啰嗦,不愿意听可以岔开话题,也可以引导老人回忆,对于你的小时候父母记忆里应该都是欢乐的,所以可以问问,自己小时候什么样子,引发他们美好回忆,断开你不愿意听的絮叨。
2、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学会适当报忧。哪种不孝?报哪种忧?不是不管的不孝,不是报你工作多累的忧;而是经常给他们添麻烦,偶尔聊聊无关痛痒的工作小忙碌。
对于父母来说,退休后一下子没事情做了,很多人开始焦虑,会担忧自己不但不能给家庭做贡献,反而会给家人增加负担。而给他们添麻烦,让他们觉得自身不可或缺的价值。
比如我们家下水道不通,我们完全可以找物业,可还是给父亲打了电话。嘴巴说,这点小事儿也找我,可还是认认真真给我们分析一遍可能性,最后索性带着工具来给我们修理,我想他是乐于来的,因为我们需要他。
3、体谅、了解们背后的真正意思。从慢慢听父亲把话说完开始,一个小目标,不需要一下子改变什么,孩子脾性,父母是了解的,那么我们一点点来,先尝试收敛脾气,不和父母发脾气,学会听父母说话。
人生中,无法给别人一直带来幸福,也无法通过别人才幸福,幸福都是自己感知,自己给的。即便父母子女也一样,我们不能强迫父母获得幸福,况且他们眼里的幸福不一定就是我们认为他们的幸福。
母亲走后不出半年,当初信誓旦旦不再找的父亲开始各种渗透,作为女儿我们当然明白,我们能体会一个孩子般男人的孤独,我们明白我们即便把他接到身边他也未必幸福,父亲需要一个伴儿,于是有了现在的阿姨。
尽管一直念叨比不得母亲,可还是相依走过了5年,我们也对阿姨很感激,因为她,我们省去不少心,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父亲真的需要那份幸福,而非我们给予的。
4、让自己过的很好,至少看上去很好。我一直觉得你过的好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否则你挣再多钱,再常回去看,整个人状态不好,父母仍然是担心的。
怎么就是过的好,至少看上去很好,精神状态好,身体健康,每次回去开开心心,陪着他们唠叨唠叨,无论什么成就,他们面前永远一副受教的样子。
他们养我小,我养他们老,母亲在时候一直说,他们老了,不需要我们操心,他们去养老院,可作为子女始终需要尽一份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吃过苦的一代人。
待我们老去希望真的可以按自己意愿生活,独立过好自己喜欢的老年生活,并无需儿女怎样,此话一处是不是有点矛盾意思,一代和一代不同,人应该最负责的就是自己,也只有自己。
注: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