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描写邓小平总书记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全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腾飞的年代,同时,舶来文化也大量涌入,尤其是国外的小说,许多文学爱好者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当然也有一大批中国文学的坚守者,贾先生是其中之一。
《废都》是最好的例证。前面说过《废都》第一章和《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章便引入了一个刘姥姥似的人物——周敏,不同的是周敏的发迹类似于《水浒传》中的高俅,同样的社会闲人,同样混迹于江湖,同样几经周折,同样攀上高枝。
这一章主要人物有两个:孟云房和周敏。文中孟云房两休三娶,期间又于小尼姑慧明牵扯不清,而周敏更是于唐婉儿私奔。这之间的种种,无非是强调“屁股决定诉求”,这是贾先生想要表达的观点之一。
除了上述观点,作者还留了一条暗线:佛门女尼慧明。作品头两章,三次提到佛门:孕璜寺,佛骨,清虚庵。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佛骨及透明婴儿是庄之蝶的理想与人性,清虚庵慧明则照应牛月清赴死。
第二章末尾,孟云房提到了西京的闲人,这些闲人相安无事,平静的像一潭水,突然而至的周敏犹如一颗石子,打破了这平静,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是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
与主线对应的自然是慧明这条暗线。慧明作为一个佛学院毕业的尼姑,论理应该六根清静,道行高深。然而事实是,慧明沉迷于红尘俗世,留恋功名,为了功名又不惜“坏了佛身”。
可以说在此之前,西京的废是甘于平淡,毫无生气的废,而之后则是唯利是图,精神腐朽的废。前一种废好比一池春水,波澜不惊,但水的本质本性还在。而后一种废更像一个泥潭,水没有水性,土没有土性。更可悲的是人们苦苦挣扎于泥淖之中,却浑然不觉,反而怡然自得的认为他们开发出了新的游泳姿势。
这两种废截然不同,前面的废只是缺少觉醒,而后一种废却是被眼前虚假的繁华迷惑了,相比而言,后一种废更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