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师父,如果有钱,能不能去做生意呢?是不是这个也是贪心呢?想挣更多的钱。有这种欲望,是贪心吗?
恩师:对,是贪心。除非是挣更多的钱,我能帮助众生,能够做更多好事。
弟子:我拿出来10%布施。
恩师:10%是不够的。(大笑)
弟子:太少啦?
恩师:开玩笑的,够了,够了,够了。
弟子:我记得听你说过,只有拿出10%就行。
恩师:我说的5%就够了,(笑)。就是如果不是佛教徒的标准,一个常态的人,没有任何信仰,他能够把自己5%的所得拿去帮助一些根本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或者会回向众生,或者去做一些公益事业,这就是他的幸福的标准。他为什么能幸福啊?就是来自于他做了这个决定。
但是作为佛教徒来说的话,这个标准会提高。因为我们整个生命,他必须要有一个次第的提升。但是这个提高也是依于次第的。开始是5%,慢慢10%,慢慢20%,逐步的依于你自己修行的境界而提高。你的修行境界越高了,你就知道说,我的生命剩下的就只有菩提心了。
菩提心就是生命,就是救护神,就是净土,他会有这样一种确定,他会把整个生命转化成菩提心的力量。
菩提心有很多种方式,善行的功德、学习佛法智慧的功德、或者供养三宝的功德。他们都代表着菩提心。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最后是否能够在菩提心当中升华。这个来自于发心,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你想去哪里,你想去轮回吗?还是想去净土?如果你想去净土,结果你做的全是轮回的事情。这个不行的!永远不行的。我们不能自欺。
我们早晚有一天要转化,只不过是说,没谁逼着你这样转化。你只是看到了可能性,看到了生命升华的可能性,自觉地转化。内心感受到了安乐和一种醒觉。看到了自己被救赎的希望,也看到了众生可能被救的希望。就慢慢向菩提心的方向转化。
去做点事可以的,你想去赚钱就去赚钱,问题不是很大。
赚钱要有正业,你不能去赚那些不应该赚的钱。只要是正业就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止善知识,调伏自我,到最后,心灵转化,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这是我们修行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找个俱乐部,吃喝玩乐,玩了一阵子,兴奋了一阵子,赚了很多的钞票,在那儿数啊,数啊,最后堕落了。相当傻,是不是?用尽了一生的生命,宝贵的暇满人身,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太没有意义了!
这个的确是要觉悟,觉悟就在这里,没有这种觉悟就完了,你的修行一定会走入误区。所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孩子,真正用心地照顾,不是用执着。不是说,我紧张,我慌了,我就碰他一下,不要用这种方式。要很安静的,好好地修行,心依于法、依于恩师、依于三宝,然后,又能够带着孩子,照顾好身边的人,把功德回向给他们,用功德去带动亲人。不要用业力,没有用的,会彼此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