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语文教学上遇到疑惑时,我总能想起他——我初中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
2003年,国人共有的记忆是非典,我正值初三。也是那一年,他开始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第一堂课见到他,觉得他有点严肃。稀疏的卷发随意地搭在脑袋上,一副深度近视的黑边眼镜挂在鼻梁,从那镜框里射出来的光,逼得人不敢直视。果然,开始点名了:一号、二号、三号……真奇怪,他只喊学号不喊姓名,好似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下课后,他也如风过一般,迅速离开了班级,好像从未来过一样。
就是这样一位的老师,他的课堂却创意百出。他带我们积累名人名句,让我们抄完了校园里的每一块匾额;他点名回答问题,我会默默地算着下一个“中奖者”是谁,因为他喜欢按几何图形抽答;他批改的试卷作业,虽不像藤野先生之于鲁迅那样细致,但每个人得到都会得到很高很高的评价。他,点燃了我学习语文的热情,虽然我只是他口中的“五号”。
上过那么多节语文课,我至今却只记得一节——《岳阳楼记》。那是一节公开课,我忘了后面坐着多少听课的老师,只记得上课伊始,他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右边刷刷地写起来——“予观夫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我虽认不出是什么字体,只觉得字如其人——洒脱率性,顿觉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慢慢地,他带我们走进课文。他用一阴一晴两幅画,一悲一喜两表情,就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怎么结尾的不记得了,掌声持续持久也忘却了,但那副板书成了我初中语文课堂里最精彩的记忆。
在十六年前,在我们那样的小地方,很多中年男老师课余时间一般会打个麻将,年轻一点的会打打球,而他最为独特。后来听说,有人透过他宿舍的窗户,看到了满地的英语单词,我才想起他好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过一个由十几个字母组成的单词,他准备继续升造。多少了奋笔疾书的夜晚,多少只化为灰烬的烟卷,都写满了他的不甘和奋进。因为有他,面临初三冲刺的我多了一分动力。
然而,我并没有考进理想的高中。我开始封闭自己,拒绝与那些上了重点高中的同学们联系。苦闷、自卑、难过的日子里,我想到了他,于是开始给他写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内容大致是些鼓励的话,写了满满三张纸。后来还有一次通信,因为到了文理分科的关键时刻,我向他询问了意见,他从我的特长、科目难度等方面给我进行了深刻分析。当时遗憾他没有给我明确的选择,现在想我已十分感激。他把选择权交给我应该就是最好的决定。我开始明白,人生有些选择,应该自己去面对。再后来,上了大学之后,就不知怎么断了联系。唯一知道的是,他还在坚守在那所生源越来越少的学校。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身影——带着一副白色耳机,背个斜挎包,脚着一双模糊不清的黑皮鞋,在上班路上拼命地蹬着脚踏车。他是我最为感谢的一位老师,但我却不能在每一个节日让他明白我心里的祝福。想来十分愧疚,但也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因为我像他一样热爱着学生,热爱着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