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爸爸妈妈,小心你可能正在培养一个“不正常”的孩子!

爸爸妈妈,小心你可能正在培养一个“不正常”的孩子!

作者: 金君红苏州正面管教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20:53 被阅读0次

    在我的家长课上,每每讲到情绪管理,我都会开玩笑说,我们的父母正在培养“不正常”的孩子。

    心理学家把人的情感分成四种基础类型:高兴(喜)、生气(怒)、悲伤(哀)、害怕(惧)。而每一种基础情感又会延伸出更多相关的情感。我们在正面管教的课堂上会用一个情感轮画出来,便于形象化的记忆。

    我经常会问,我们的父母小时候有没有教过我们去认知这些情绪?大家都会回答,没有。我会再问,那我们的父母有没有教过我们当有这些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做?大家还是回答,没有。那老师们呢?也没有。

    是的,从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正式的教过我们怎么识别和应对情绪。但其实他们是教的,比如很可能是这样的:

    当我们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我们高兴的跟父母说:“爸爸妈妈,这次考试我考了98分。”他们会这样回应我们:“考98分就这样高兴了呀,还有2分错在哪儿了?难得考一次高分,就这样骄傲,小心下次又考不好!”我们听完,立刻就耷拉下脑袋了。下次再也不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当我们的东西被奶奶当做垃圾扔掉了,我们生气的去找奶奶。爸爸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能这样对奶奶说话!一点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结果,我们气的只能摔门、踢猫、欺负同学。

    当陪伴我们十几年的心爱玩具坏了,我们很伤心的哭了。妈妈使劲的安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明天给你买个新的,更好的。别哭了。”而我们哭的更伤心了。

    当我们不敢一个人睡觉,说床底下有怪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别瞎说,哪来的怪物,我们这么用心的帮你布置房间,看起来这么温馨,你快去睡吧,你一个人睡没问题的。”可我们还是不敢一个人睡。

    在这几种情形里,我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情绪,却都没有被接纳,哪怕是父母是出于好意的安慰,也同样是不被接纳的。而情绪被阻止或者拒绝,并不代表情绪就没有了,只是这个情绪会找其他的出口。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指的就是情绪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摘自百度百科)

    不仅如此,久而久之,我们还学会了隐藏我们的情绪,并且形成了“情绪是不好”的信念。高兴过了,会乐极生悲。生气会让人失去理智,伤害别人。悲伤,显得一个人太脆弱。害怕,会让人一事无成。所以我们统统不接纳。这是父母们用他们的方式教给我们的。

    而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让我们也会陷入到“不好的情绪”里,我们的潜意识本能的抗拒,想要对方尽快恢复平静,这样自己就可以不被影响到了。四种情绪里,只有高兴(平静)是相对比较容易被接纳的。

    那既然这些“坏”情绪不好,那老天爷为什么还要让我们有这些情绪呢?为什么不只给我们“高兴”就好了呢?

    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有对应的积极作用。高兴可以愉悦身心,生气可以保护界限,悲伤可以疗伤,害怕可以保护生命。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考了好成绩不懂得高兴,一个人被人欺负了不懂得生气,一个人的亲人患了重病不懂得伤心,一个人遇到毒蛇不懂得害怕。这是一个正常人还是不正常的人呢?

    每次我这样问家长们的时候,大家的回答都是“不正常”。我追问一句,那当我们不许孩子生气、伤心、害怕的时候,我们是在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呢还是不正常的人?往往大家不会回答,而是都会笑起来。

    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们那么多年陷在误区里,在培养一个情感“不正常”的孩子!

    我自己在正面管教的学习中,对情绪的接纳是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期待更多的爸妈和我一样,跨出理解情绪的第一步,就能为自己和孩子打开管理情绪的大门!

    我是一名来自苏州的正面管教讲师,真涵教育的创始人。

    期待更多人和我一起育儿育己,不断成长,做孩子的好榜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爸爸妈妈,小心你可能正在培养一个“不正常”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d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