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亲情是,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得痛彻心扉。
2017年6月,今天是我知道这件事的第二天,还是些许难过,心里压得一句话也不想说,默默的祈祷他在另一个天堂里成为最幸福的人。
在自己印象里,他永远是微笑着轻声细语的说话。慈祥!对!就是这个词语。但我见过他的次数屈指可数,又默默的觉得以后无论见到任何人都要对他好,也许下一次就是永别。
回忆起第一次见面是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婴儿,听父母这样提起过。太小也就没有记得的,但可以想像他应该是笑着抱起我,还叫了我的名字。
记忆里第二次印象是2岁左右,那会刚学走路,还有些蹒跚,没记错的话,实在春节拜年期间。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也都是拜年期间的简单碰面,自己当时是个孩子,也就是来了客人,问了声好,便自顾自的玩耍了。(童年我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
大概第六次,应该是自己开始懂事那年。对他有了另一种体会。他无论去谁家都喜欢提着大包小包的,在哪个年代,他是个通过自己多年摸爬滚打小有成绩的商人,总是很客气,客气得过分那种,却也总是喜欢帮助任何一个他遇见人。家里长辈总是对他赞誉有嘉。我的父母总是时不时提起当年困境,是他毫不犹豫的帮助,才有了如今自己宽裕的小家。
后来自己外出求学,回家拜年也就容易错开也慢慢的未能碰上面。
后来,高三那年见过他的女儿,我的小姨。
后来的后来,是我大学毕业了。走向工作岗位时,刚好去他住附近实习,因需要,在他家住了一晚。外舅妈是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有什么说什么,相对于他,两人个性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好人。真的。
然后就是拜年期间远远的见到了。
最近的一次是那天我刚下班,下车走进外公外婆的小商店里,(我自己家就在隔壁)他们俩人在店里与长辈们聊天,我打了声招呼,怕打扰到他们的畅聊,就上楼了。
后来从父母口中了解到,他做儿子的不易。他做得很好了,却还是没能安稳,各方面依旧有些动荡不安。恰恰前几年的各种情况,工作上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亏损。总之一言难尽。庆幸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的。小姨未稳定的一些,也是他的心病,虽他不说,但长大一点的我们还是知道的。但他依旧乐观。
后来我从父母那知道了,那些年他的不易。从遥远的新疆拿货,到我们这湖南地区,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才有了如今的一切。离开前,他都还有担心生病的朋友。
却没想,他先离开了。但我们都相信,是去了天堂。
后记:也许在他的记忆里我只是一个害羞懵懂的孩子,而我将永远记得身边有过这样一位外舅公。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