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年年底,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年目标:开辟自己的公众号,开始写作。并且还付费买了阿何的写作课程,也反复地听过几遍,知道了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性,可是直到十月份,也还只是把写作停留在头脑风暴中,却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最多在朋友圈里发表几次啰啰嗦嗦的心情而已。
直到十月份加入“一周写一次,不写就出局”的007阵营,才和来自天南地北未曾谋面的76名小伙伴们共同开始了一周一篇的写作历程。至今在简书和公众号上也上传近三十篇的小作文了。万事开头难,经历了最开始的难于下笔,笔尖晦涩,到现在的比较流畅地把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尤其是又加入网友姐妹“无非”组织的“每日写作68字,每日写作更疗愈”小群后,更是把每天抽空写点儿文字变成了生活中幸福的一部分。
慢慢地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了我在练笔,有一次坐公交车,遇到一位很久没有碰面的老友,她与我寒暄了几句,问我:“你还在写文章吗?”我说:“儿子现在不在身边,时间多了,就写着玩儿的,哪称得上文章啊,你看到了?”她说:“看到了,你发的每篇都看。不是每周都写吗?你没发的时候我还说,怎么没见乐姐发文章呢?”我有些赧然,说道:“瞎胡写的,有的不适合发到朋友圈。”她说:“那以后每篇就发给我看看吧。我有时也想写写试试,就怕写不好,先跟你学学吧。”不论人家是不是真心说的,我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那天把写好的《无论西东》的影评发给儿子后,他给我打电话问:“这是老妈你写的吗?”我说是的呀。他停顿了一下说:写得很好啊,那我也开始写吧。我心中一喜,电话里却不露声色地说:“也行啊”。后来,他写了一小段《神秘巨星》的观感,对照电影里的妈妈,赞赏了现实中的他的老妈,让我的小心脏着实激动了一把。
2
小时候上作文课,语文老师讲了很多作文的文体格式。那时候觉得好的文章除了具备文字优美、结构清晰、情节丰满、事例生动等优点以外,还认为文章格式大多都是有章可循、固定严谨的。写作应该是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除了散文以外,其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报道、报告文学等形式总有些不能私自篡改的部分在里面,稍不注意就会写得溢出框外,得不了高分。
可是,最近几年,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大量出现,好多个人特色突出的“网红”公众号像一股清流一样洗刷着我们对写作的认识和概念。没有什么固定的文体,像随笔,像心情,天马行空、挥洒自如,就连排版也随心所欲,改变了我一直认知中的每段开头缩进两个字符等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各种写作形式如满天星辰,繁花似锦,只要有创新、会表达,能打动人心,都会有人被吸引来,成为粉丝,为ta点赞,甚至得到可观的打赏。
曾经我也很喜欢看网络小说,深深地被那些每天坚持更新文章的作者所折服。那些最早在起点、潇湘等网站上发表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写者,早已被各大出版社看中,签约出书,在收获了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换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与传统作家投稿、发表等截然不同的道路。
3
前几天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篇名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财富---写作》,文章写道: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财富,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的第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写作。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传播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边际收益却大到不可估量,所以通过写作打造自己的传播力显得非常重要。
李笑来老师也说过: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他认为,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他说:如果一个人能写出大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他“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我深信不疑。写了一段时间以来,我经历了自我疗愈的阶段。当你坐在一张安静的书桌旁时,自然而然首先开始的是和自己的对话。那些深埋心底的往事带来的忧伤,通过笔尖流淌出来,慢慢再沉入海底,它经过了文字的浸润后,变得平静而安然,彻底变成了自己不再想逃避和正视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汪曾祺说过:“人总要待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点东西,或者才有意义。人总要吧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我想,我就把写作当成可以沉溺其中的兴趣,作为一名普通人,就下决心从坚持这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做起吧。
但愿经过几年的练习和提升,我的文章不再仅仅是自我疗愈和安慰的佳酿,能给更多阅读到的人带来希望和正能量,像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翩跹而来,为这个世界增添几丝更多的美好和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