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4年,若敖家里的一位贵族,感到一场考验整个宗族的灾难即将来临,他哭诉道:“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他的意思是说,当整个宗族都被消灭了,将没人定时向祖先的灵魂献祭。他所关心的是中国祖先崇拜中的基本问题,因为中国人一直相信除了自己的亲骨肉(仅限于男性后代),亡灵不会享受其他人提供的祭品,不同种的个体的气是不能交流的。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最近几十年,有些人实际上还这样认为。显然有人相信,如果没有祭品的供奉,祖先饥饿的灵魂会分散得更快。
这个倒是真的,我到广东之后,和很多当地人谈到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事情,当得知北方某些地方并不给祖先提供真实的食品(基本上以上香、烧纸、献花为主),广东人经常会一脸惊恐的表情:这样祖先就没东西吃哦。
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27-100?)在《论衡·祀义》中用批判的态度评论当时的汉人及延续至今的某些地方的较传统的人群:“执意以为祭祀之助,勉奉不绝。谓死人有知,鬼神饮食,犹相宾客。”。在王冲看来这些想法一望可知是没什么道理的,是一种“执意”的想象,而这种想象能够持续至少两千年(之前在一部分地区),这或许才是中国民间思想最特殊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