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30

2019-01-30

作者: 歪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6:34 被阅读0次

    写给儿子的第十四封信

          儿子,自上周你回老家去,我就一直处于空闲状态,一方面你的离开,让我有些许不适,另一方面,我又很享受这段时光,你要用很久才会体会到这种心境。

        今天下班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没有像往常一样骑车,就这样走着,脖子上围着毛线面罩,那是高寒山地部队的制式装备,耳朵里塞着耳机,放着我不愿意去细听的英文歌,在路上,我故意岔进成华公园,就像我和你玩的探险游戏一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仿佛我又回到了在西藏林芝的大山里,回到了你还没有出世,你妈妈上班未归,我一个人静静削土豆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和你玩耍,但此刻的状态,也是我所非常享受的。

          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体会是,学会独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写到:“有这样一群中年人,无论手头有没有事情做,下了班之后,也总是要在办公室坐一会儿,甚至是坐很久,才磨磨蹭蹭的起身回家。”首先声明,爸爸是恨不得马上飞回来,所以磨蹭并不是我的作风,但我也确实听闻有这样一些人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到中年,最宝贵的,就是片刻的自由。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合群,在群体中,我们个人的思想、行为都要与大家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并不是完整的自己。只有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个体才能被称为个体,才有时间空间去思考一些个体的问题,或者是抽象、形而上的东西,比如,今天我走在路上,突然就想到了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再多也不要紧,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接触的每一件事都弄明白,不就是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吗?

          独处是很难的,特别是年轻人,天然的喜欢呼朋唤友,而作为成年人,会有更多身不由己的牵挂。但社交带给我们的充实感,并不能完全填满内心的空虚。特别是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张与驰、阴与阳、实与虚、满与缺,这些古人充满辩证法的智慧结晶,为我们建立行为准则指明了方向:做事切忌过满,凡事留有余地。

          在扮演好角色的同时,留点时间空间给自己。

       

          独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映射。我们甚至不需要“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是走在路上的十分钟,亦足以梳理一天的得失。在未遇到你妈妈之前,那是在2008、2009年左右的时间吧,我常常一个人坐在街边,看人来人往形色匆匆,那是一种融入世俗又超然世外的状态。一次我一个人斜挎个小包就跑到乐山峨眉,还请了个讲解讲乐山大佛,请载我转圈的三轮车师傅吃百多元一斤的“三江鱼”,因为一个人吃三斤重的鱼确实有些无聊,虽然我回想起来我多半是被烧了,但那种独处带来的深刻记忆,是我永生难忘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钱花得也值得!

          学会独处,才能做回自己,才不随波逐流。热闹其实是最容易得到的,如果你愿意,每天都可以三朋四友,喝酒唱歌,在这物质生活极度丰裕的现在,这是最廉价的。但是,你要想想这样的生活又有多大意义呢,我曾经过这样的阶段,也看到有人迷失在这样的灯红酒绿里。人到一定阶段,会不断收缩自己圈子,减少无效交际,只有毛头小子才会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更幼稚地把酒桌上或者说几句场面话的人当成自己的资源。我希望你汲取我的教训,多从自身蓄积能量,少从他人寻求依靠!

          独处的妙处很多,我们一时不懂,照做就行,总有一天,你会有所体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h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