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
1.千万别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好不停地这样问自己:“我到底是谁?”
2.信任你的听众
你的听众不是你的敌人。
在不了解你之前,没有人对你抱有任何看法。
而所谓的信任你的听众,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记住并相信另外一个事实:你的听众不需要你故意取悦他们。
既然是“众”,听众就有一定的“集体智慧”,整体上来看还是能够分辨优良好坏差的,无论在哪一方面。
一定要相信:听众的认同与否,确实维系在你的内容质量上。
要相信听众。相信他们是有判断力的,相信他们是有品位的,相信他们是有足够的智商和智慧的,相信他们是善良的,相信他们是公正的,相信他们拥有一切正面的品质。别说“那可不一定”——我们知道有些听众不是这样的,但,你所愿意与之沟通的听众难道不就是这样的么?而既然你无法仅凭外表分辨,那就只能相信“整体上来看,听众是值得信赖的”。
3.听众到底要什么?
你作为讲者,没必要刻意取悦听众,但,你也确实应该满足听众。否则,听众就会对你不满。
听众到底想要什么呢?
其实,答案几乎永远是确定的,听众想要听到的无非是拥有以下三个属性的东西:
重要的
未知的
复杂的
你必须提供一些“干货”。这是重点。你必须说点什么:重要的、未知的、复杂的。否则,听众会觉得不值。
只有干货肯定是不行的,正如纯粹的“营养餐”一定不好吃一样。但是,如若没有干货,那你就是在忽悠,你就是在装,你就是不信任听众,你必然遭到听众的唾弃——或早或晚,别不服气,这是宿命,无法逃避。
请务必认真准备你的“干货”。除此之外的任何所谓的技巧都是没用的,它们顶多是“锦上添花”。但,“干货”就是“锦”,没有它,任何“花”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如果你的“干货”不够多,那最好闭嘴,把时间花在该花的地方——积累足够的干货。
4.你我皆凡人。
这很诡异:尽管整体上来看听众是拥有一切正面特征的,但是,大多数听众作为个体却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接受(欢迎),要么拒绝(抗拒)。
我们信任听众,相信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一个冷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不是名人,所以听众绝不可能“盲从”。他们并未从一开始就“抗拒”,但是,他们也没有从一开始就“欢迎”。
5.怎样开头?
开头并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
如果你对你的内容有足够的信心,三个字作为开头就可以了,“大家好……”
当然,即便是这样三个字也是需要练习的。
·在台上用舒适而又挺立的姿势站好;
·抬头,露出灿烂的笑容;
·缓慢环视四周(实际上是大约180°),大约5到10秒;
·然后,用恰当的声音说,“大家好!”
如果一切无误,接下来就可以直奔主题了——记住,谁都讨厌浪费时间(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真正善待时间)。
6.你想干什么?
一般来说,当众讲话,无非以下若干目的:
·教学
·告知
·探讨
·分享
·鼓动
这个系列中,我们所关注的更多是“分享”,而后是“鼓动”。
分享——自己确信那东西是好的,希望更多人知道。换言之,东西必须是好的,才有分享的必要。
所以,无论你想分享什么,都要先问自己若干个问题:
·真的好么?
·好在哪里?
·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好”?
·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人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7.什么元素最重要?
一个字:“惊”。
“惊”是最容易获得听众好奇心的元素。赢得了听众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听众的这种状态,是讲者的福祉。没有什么比面对一群三心二意的听众更令讲者沮丧的事情了。
相信我,“惊”甚至比“有趣”重要得多,因为绝大多数“有趣”也是从“惊”之中产生的,即,所谓的“惊喜”。
向杜甫学习:“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果你说了什么,听众“当场就惊了”,那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已经做到“意料之外”,那,还有另外一半更难做到:后面你所讲的一切必须是“情理之中”的。
在确定了你的主题是有意义的,你的内容是严谨的之后,就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琢磨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制造“惊”的效果。说透了倒也简单,开头一定要有,结尾最好也有,中间每8~10分钟要有一次。
制造“惊”的效果:
·故意用错误的方法做些什么
·给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安一个想不到的结尾
·做一个结局惊讶的演示
·演示一个超群的技艺
·……
每个人、每个时刻、每个场合、每个话题,都有独特之处,要花时间去考虑如何才能恰到好处且又合情合理地制造“惊”的效果。每个讲者有具有不同的属性,要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方式。
这是一种能力,能通过长期练习和实践慢慢积累的能力。
8.一次只说一件事
事实上,任何一个话题,足够深入的话,别说一场演讲,连一本书的篇幅都可能不够。
所以,“深入,深入,再深入”,是把一件事说透、说好、说清楚、说精彩的根本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