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一周,先是失声三天,然后咳嗽两天,最后发烧打针。
身体很辛苦,灵魂很轻盈…
史铁生,海伦凯勒,霍金等,是在瘫痪、失明、残缺中的深度思考,解脱了自己,也解放了别人。
痛苦和快乐一样,也可以是养分,当我们把它当作礼物欢呼的时候;死亡和出生一样,也可以是一种新生,当我们把它当作一个节日庆祝的时候。希望自有希望的无能为力,绝望也有绝望的求生力量。
机缘巧合,这几天读完了《拥抱不完美》;机缘巧合,这两周陆续遇见类似的家庭;
机缘巧合,书里很多方法直接间接用过。
有些道理迟早要明白,有些事情迟早要经历。主动面对还是被动接收,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人的痛苦,往往来自于对完美的执着,可是这个世界上,就有一些病理性很强的父母没办法做父母,所以有的孩子注定要做自己的父母。孩子(大人)的成长之痛:
一方面来自于对“过去”痛苦的演绎,“活在过去”的我,认为自己经历的痛苦独一无二,心中不平(可以允许);另一方面,更多是来自于对理想父母的期待,内心还期待父母“完整”的爱和认同(认清现实)。
“我亲爱的内在小孩,小时候你受了很多委屈。经历过失望、也看见过绝望,我很心疼你。好在你终于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能缩在角落、等不到救援的孩子了。你长大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上帝的事。因为这份经历、觉察和力量,你可以看见自己,也可以看见别人。从此,做自己的父母,创造新生家庭。你会滋生力量爱自己,也会保有余力爱别人。你的家庭一定会因你而幸福。”
以上大概就是这本书的慈悲,以及想对所有人说的话。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到集中营里生不如死的日子。在那个当下,依然有人可以保有自己的活着的尊严和选择的权利。
人始终保有选择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天空,有时下雨,有时天晴…
生命,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那如果你是生命的旁观者,你会选择怎样看待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