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最近在追《如懿传》,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如懿被冤入冷宫,穿的是粗衣布裙,吃的也是些难以下咽的残羹冷炙。
为了改善生活,她在侍卫凌云彻的建议下做了些络子和帕子,并托他出宫变卖,这才换来一口热乎乎的吃食,日子稍稍得到些改善。
如懿手艺精湛,作品很受欢迎,凌云彻也从中获利,一时高兴起来,就寻思着给她从宫外带些胭脂水粉之类的小玩意儿。
可她却摇头:“我想要一把花籽,可以在里边种种花草。”
如懿:身处冷宫,可我必须“像个人” 如懿:身处冷宫,可我必须“像个人”凌云彻表示震惊:“你还有心思种花草?”
言下之意是,冷宫是什么地方啊?你自由都没了,性命也还悬着,这些闲情逸致实在是不合时宜。
如懿微笑不语,凌云彻也笑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样的人。”
花籽带进来了。第二年春天,想必冷宫里也红红绿绿地开了一大片。那些凄清悲凉,大概也被花朵的热闹驱赶了好几分。
当如懿坐在廊下喝茶看花时,应该也察觉到了世界的温柔美好,那颗被伤害了的心,可能也在一层层化开。
冷宫,或许也没那么冷了。所以,也小心翼翼地熬到了出头之日。
盛放的花朵,其实就是她的生命力象征。
养花种草,并不仅仅是单纯打发时间,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以待来日。苦难中的美,往往代表着抚慰、治愈和力量。
就像蒋勋老师说的:看到美,才能活得像个人。
2
活得像个人!
这句话对逆境中的人来说,其实难以上青天。
苦痛往往会剥夺意志力,让人忘记自尊和羞耻,甚至回归到开辟鸿蒙之初的最原始状态。吃饭但求果腹,穿衣只为取暖,看不到美,更无心去感受美。
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例外。
有一年住院,隔壁床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姓张。
她让我喊她张姐,笑嘻嘻地解释:“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很年轻。”
第二天吃过早餐,在等待医生查房时,张姐从抽屉里摸出一个粉饼、一支口红,坐在苍白的背景里对镜贴花黄。
那时,我们都是被尿毒症折磨着的病人,仿佛赤脚走在悬崖边,生死往往悬于一线。
大家常穿着宽松臃肿的睡衣,趿拉着拖鞋四处走,有时甚至以这副尊容上街去,仿佛要把自己的一切都随意放逐。
谁还有心思打扮呢?
可张姐,却完全刷新了我对病人的认识。
她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认真呵护自己的皮肤,还选了一桃红色的连衣裙穿上。
说来也怪,那些脂粉好像真的遮住了悲伤,抹掉了憔悴,让她整个人都重新鲜亮起来。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她笑了笑,随即抿了抿口红,“虽然咱们生病了,可还是要像个人一样活着。最简单的就是画个妆。把自己捯饬得美美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那句话忽然打动了我,我下意识地走进卫生间照了照镜子,不由被那个头发蓬乱脸色憔悴的自己惊出一身冷汗。
外表其实是心理的直接映射,你随意、你邋遢、你不修边幅,因为你已经对生活和命运认输。
我轻舒一口气,然后伏在水池边,给自己认真洗了脸。
怎样活得像个人?
至少要干净整洁,对日复一日的穿衣和梳洗都充满虔诚与敬畏。
3
小时候,邻居家有位斯文秀气的老奶奶。
我有时窜到她家去,会看到她用一块药皂仔仔细细地洗脸,完了再抹上些蛤蜊油,认认真真地把花白的头发梳起来。
她脚步轻盈,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和那些大咧咧坐在树下讲着蜚短流长的老太太截然不同。
她的住处,也是最常见的农家小院,不同的是花木繁盛,在盛夏里生出一片清凉寂静。
老奶奶会在葡萄架下摆了小桌,桌上有茶具,是白底青花的瓷壶与茶碗,缺了小小的口,旧旧的,看着已有些年头。
茶是山上扯来的野山茶,但她轻轻啜着,喝得有滋有味。
大家都说,老奶奶生于富贵人家,是真正在锦衣玉食里长大的姑娘。
遗憾的是,她在后来一系列历史变革中家破人亡无依无靠,不得不嫁了目不识丁的男人,开始了洗衣做饭喂猪养鸡的农妇生涯。
时代洪流洗刷了命运,却保留下了千金小姐对生活的认真与用心。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老奶奶包的饺子精巧细致如小小的元宝,也记得粗陶花盆里盛开的水仙花……
或许正是这些小小的点缀慰藉了她的半生悲苦,她在物质贫瘠里,一直努力保持着那颗丰盛的心,以此来平衡生活的种种不易。
后来我读到郭婉莹、郑念、康同璧、章怡和,从煤炉烤蛋糕、破碗品茶中,一点点窥见了所谓“活得像个人”。
“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村上春树说得好,人生乐趣,有时就藏在看似无趣的小事里。
4
再说回如懿,对她种花种草的行为,朋友曾发表如下评价:
“有摆弄花草的时间,还不如踏踏实实干点活儿挣两个铜板来得实在,花草那玩意不顶吃也不顶喝的。”
听罢哈哈一笑,我赞同这样的实用主义,但我也欣赏另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人生需要踏踏实实的面包,也需要些不当吃喝的水仙花。
活得像个人,其实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满足生理需要;
第二、满足心理需求。
在生存不再是当务之急时,或许我们该拿出点时间精力来,侍弄花草、闲坐喝茶,用那些悠闲而惬意的小事,来作为工作喝家庭之外的第三种栖息。
见过那样的人家,衣食不愁,却总马马虎虎煮一大锅杂菜,一句“管饱就行”,便随便打发了家人的嘴巴和肠胃。
也有那样的人家,明明生活困窘,却乐意采一支野花来插瓶,不当吃喝,只为快乐。
最后,再分享一篇惊艳的小文,它来自民国的小学课本:
“三头牛在吃草,一只羊也在吃草。一只羊没吃草,它看着花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