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妈妈说,我还是婴儿时晚上总爱哭,任凭她怎么轻摇拍打也没能让我安静入睡。可只要我爸抱手上,不出三分钟,我便能安然睡去。因为我爸他总会哼着摇篮曲有节奏的摇摆,而我便乖乖的睡着了。我想这便是我与音乐最初的缘起吧。
1
还是听我妈说起,我小时在双宝素的盒子(就是类似葡萄糖酸钙那样的瓶装营养品,只是盒子是纸板的,中间又将一瓶瓶隔开,自然也就形成类似琴键一样的间隔)上画上哆来咪,然后喃喃自唱。她见了不忍心,便跟我爸说:“给她买把琴吧,看她真的是喜欢呀。”在母亲的请求下,爸爸在本没有过多结余的工资情况下,给我买了把电子琴。虽然当时我见过更好的,能有好些模式切换,最主要是有钢琴模式的电子琴,但我知道爸爸尽力了,而我还是很喜欢他给我买的琴。
随后我弹琴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会在自己的房间,把琴放在拖干净的地上,自己盘腿坐在琴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弹完一首又换一首。记忆中自己会唱的儿歌《两只老虎》、《妈妈的吻》、《小草》……基本弹个遍。而后我还练习自弹自唱,也是有模有样。从来对我要求严格的爸爸,有次来我房间,看到我弹琴唱歌的样子也由衷的赞叹到做得不错。
说也奇怪,自我有记忆以来,对于曲谱我重来都不用刻意去记。就算没有曲谱,一首歌听了几遍也能知道大部分的曲调,弹起来也就八九不离十。就这样当我独自一人时几乎全部时间都沉浸在音乐里,。
2
当然父亲也是爱音乐的。我记得在我小学时,我房间里爸爸亲手做的书架上排着满满当当两排的磁带。主要是民乐,民歌。比如二胡独奏曲《赛马》、《空山鸟语》、《江河水》……、笛子独奏曲《喜洋洋》、《帕米尔的春天》、《扬鞭催马运粮忙》……,还有合奏曲。
爸爸常常在我做完作业后,来我房间打开录音机,坐在沙发上听歌。经常是听到觉得好听的曲子,还会把录音机音量调大。而这些没有词的曲子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似乎不太会欣赏,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等我一觉醒来,爸爸仍是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听,但已经是换过磁带了。
3
上了中学后,也许是课业紧了,在妈妈一再强调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教导下,音乐也只当是调节学习疲劳的放松剂了。
而事实是在学业上,对于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我,只有羡慕别人的高分与聪明头脑,反而是音乐才能让我成为焦点。在一天学习结束后,我们住校的同学洗漱完后闲聊之外,也会唱歌换一换被学习用尽的脑子。这时室友们总会向我点歌,在我起头下唱完歌,或者干脆静静地听我唱。我也很乐于唱歌,这种被人需求的感觉,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从而觉得将来还有那么一线光明。
而将来也很快的来临了。记得在中考前,班主任老师对我说:“没想到你有这方面的特长,音乐老师让我来劝说你报考音乐特招生,你是否愿意呢?”对于未来我是模糊的,在当时只知道,只有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家庭条件还要优越的学生会选择学音乐,而我两者都不那么符合,虽然父亲在得知又一位老师建议我学音乐后,也曾想让我学音乐,但我还是选择了进普高。
当然高中的生活便更是波澜不惊,而音乐便再也不能成为我生活的主导了。
4
进入大学以后,不变的是我还是要学习专业,然而却比中学时期内心轻松好多,同时也认识同样爱音乐的林。我们讨论当下最流行的歌曲的歌词,意境。学会后,每当周末,我俩窝在寝室时,你一首我一首的唱着。在谁买了歌手新专辑后,也是轮流交换着听。这样的时光是美好的,遗憾的是我们都未能参加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等我们知道有这比赛时,十佳歌手已经评选结束。
直到实习时有次实习生聚会K歌时,在场有位校园十佳歌手在听了我唱的张信哲《直觉》以后评价到:“你可是女信哲了。”让遗憾的我稍有安慰。
从此我便是K歌房的常客,工作之余学习歌唱便是最大的兴趣,索性林和我在一个城市工作,我们约着去K歌,你三首我三首的能从大中午唱到天黑。在音乐里不断接触新的类型,学习新的唱法。每当聚会K歌时有人说到:“是你在唱呀,我还以为是原唱呢。”心里乐开了花。
而且不止是同学,后来以歌会友,交了好多爱音乐的朋友。而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的悲欢离合也都通过音乐表达,有时甚至是宣泄出来,从而感受音乐,生活的畅快淋漓。
5
而如今,昔日一同聚会的朋友各自成家,已没有当年唱歌的热情。在网络化的时代歌曲传播的也更快更广,而音乐才真正是一直陪伴的朋友,在我耳边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浅唱低吟,在人生的迷途或是低谷给我方向与支持,越能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从而突破自己。
我常常假设当初我报了特招考试并有幸考中了。如今我的生活会是更好还是更坏呢。想像不出结果后,便也明白,不管是专业学音乐还是爱好音乐,只要你喜欢她,她便默默的陪伴你,影响着你,还有可能改变你。
也许这也便是音乐的魔力吧。
网友评论